氫能源產業鏈包括制氫設備、氫儲能和運輸設備、加氫裝置、氫燃料電池等環節。
灰氫仍是主流,綠氫為最終利用理想形態,以藍氫作為過渡根據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的不同,分為灰氫,藍氫及綠氫。灰氫是通過化石燃料(例如石油、天然氣、煤)燃燒產生的氫氣;藍氫是在灰氫的基礎上,應用碳捕捉、碳封存技術,實現低碳制氫;綠氫是通過光伏發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在制氫過程中基本上不會產生碳排放,被稱為“零碳氫氣”。目前主要有三種主流制取路徑:
1)以煤炭、天然氣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氫;
2)以焦爐煤氣、氯堿尾氣、丙烷脫氫為代表的工業副產氣制氫;
3)電解水制氫。我國現階段約97%的氫氣都是由化石能源制氫或副產氫獲得。
對于氫氣的短途運輸而言,高壓氣態儲運仍將是主要的手段。目前儲氫瓶+長管拖車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氫氣儲運形式,所需的運輸成本與基礎設施投入相對較低,但 運輸規模與運輸半徑也較為有限。根據材料的不同,可將儲氫瓶分為純鋼制金屬瓶 (I 型)、鋼制內膽纖維纏繞瓶(II 型)、鋁內膽纖維纏繞瓶(III 型)和塑料內膽纖 維纏繞瓶(IV 型)4 種。從儲氫密度、輕量化等角度出發,IV 型瓶與高壓儲運的優勢 更為明顯,隨著國內標準的逐步完善以及國產化程度的不斷提升,長期來看 IV 型瓶有望在國內逐步得到應用。
除了高壓氣態儲運,輸氫管道也是氫氣儲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輸氫管道可實現大規模、常態化 的氫氣長途運輸,截至 2016 年全球已有超過 4500 公里的輸氫管道,其中大部分位于美國與歐洲。
在氣態形式之外,氫氣的液態儲運同樣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由于氫氣的臨界溫度約為-240℃(在此溫度以上無論怎樣增大壓強也不能使氫氣液化),液化氫氣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15kWh/kg 以上),當前高昂的成本是氫氣液態儲運的主要障礙。在低溫液態儲運以外,液氨儲氫或有機液態儲氫(LOHC)也是潛在的方案,通過液氨、烯烴、炔烴或芳香烴等儲氫劑和氫氣產生可逆反應實現加氫和脫氫, 能耗相對較低,但工藝與裝置較為復雜,目前基本沒有實現產業化應用。
最后,加氫站也是氫氣儲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等小而分散 的終端用氫需求,加氫站是必不可少的中轉環節。從加氫站的種類來看,全球范圍內 70MPa 的高壓氣態加氫站為主流,日本、美 國與德國還有部分液氫加氫站,國內目前則主要以 35MPa 加氫站為主。
02
當前加氫站的建設成本較高,壓縮 機、儲氫罐、制冷設備、加氫裝置是投資的主要構成部分。
一、儲氣瓶(罐)生產許可證資質辦理條件
二、加氫裝置生產許可證資質的辦理條件
元件組合裝置是指由管子、管件、閥門、法蘭、補償器、密封元件等壓力管道元件組合在一起具備某種功能的裝置,包括井口裝置和采油樹、節流壓井管匯、燃氣調壓裝置、減溫減壓裝置、阻火器、流量計(殼體)、工廠化預制管段。
工廠化預制管段是指制造單位在工廠內根據施工設計圖將壓力管道元件焊接組裝后整體出廠的管道元件產品,不包括安裝單位在施工現場進行的管道預制。加氫裝置屬于工廠化預制管段。
三、儲氫井生產許可證資質辦理條件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