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春明指出,近30十年,我國在經濟方面快速發展,能源消耗帶來大量排放。在國家“3060雙碳目標”戰略背景下,要關注經濟、能源以及排放等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協調發展。其中,氫能作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二次清潔能源,是實現多領域深度清潔脫碳的重要路徑,也是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方向。
“無論是能源結構調整,還是實現減碳目標,這個過程中氫能一定會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徐春明表示,以電化學儲能、氫儲能為代表的新型儲能技術廣泛應用于新型電力系統各環節,電氫系統成為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這是氫能備受關注的重要原因。
在徐春明看來,氫能產業鏈條長,涵蓋上游制氫,中游儲運加氫,下游用氫環節。特別是中游儲運加氫環節,無論是高壓氣態、液態、固態儲氫,以及管道輸氫,都比較依賴于制氫和用氫的場景。而下游用氫環節,燃料電池是重要的應用場景。目前,我國已初步掌握了燃料電池電堆、動力系統與核心部件、整車集成技術。其中,電堆產業發展迅速,但多以集成生產為主,核心零部件對外依賴度較高,核心材料部件是當前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
同時,徐春明也表示,就加氫站方面,目前我國正在加速建設中,技術問題不大,更多是設備投資和規模優化。
“中國石油大學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氫能方面也做了一些基礎研究。如固態儲氫方面,針對金屬氫化物做了一些前期的工作,其中核心的儲氫罐,里面熱管理系統能夠及時把熱量散掉,可以在非常低壓和常溫下實現一定規模的儲氫;氫冶金方面,以氫氣為還原劑的短流程路線,可以大大減少排放;綠電制氨方面,通過與寧東基地合作,探索新的合成氨路線。”徐春明介紹說。
“總體來看,氫能產業鏈非常龐大,也非常復雜,整體產業鏈形成規模仍需要時間。我們需要冷靜科學看待。在整個產業鏈中,我們處于什么樣的角色和位置,機會在哪里,找準自己的位置。”徐春明表示。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