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鐵裝備盾構總裝車間門口,一臺直徑近三層樓高、藍白相間的盾構機刀盤正被吊裝上重型運輸卡車,不久后,它將被投入到以色列特拉維夫地鐵隧道項目開展工作。而這也是中鐵裝備近年來出口到以色列的第8臺盾構機。除了以色列,該公司出口到奧地利、意大利、葡萄牙、卡塔爾等國家的盾構設備也陸續下線、裝發……
這家企業是如何制造出中國人自己的盾構機?又如何憑借雄厚實力讓中國的盾構機走向世界?記者日前走進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鄭州總部,實地感受大國重器所向披靡的力量。
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機
據中鐵裝備相關負責人介紹,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按照應用地質條件不同分為硬巖掘進機、土壓平衡盾構機、泥水平衡盾構機。國內習慣把后兩種簡稱為“盾構機”。該類設備被稱為“工程機械之王”,集機械、電氣、液壓、傳感、信息、力學、導向研究等技術于一體。一臺盾構機動輒幾層樓高,重幾千噸,零部件上萬個,僅控制系統就有2000多個控制點。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首席專家、副總經理王杜娟告訴記者,過去地下隧道曾是很多重大工程施工的難點,傳統開鑿掘進依靠打風鉆、放炮、刨石渣等方法,安全性和效率都很低下。
為了加快基礎設施建設,20世紀90年代,我國耗資7億元從國外進口了兩臺硬巖掘進機,用于西康鐵路秦嶺隧道建設。但這些進口機器不僅售價高昂,后續服務費用更高。
王杜娟和同事們的心底萌發出夢想:一定要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機!隨后她和同事們反復調研、反復嘗試,一遍遍地推倒重來……2008年4月,終于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土壓平衡盾構機。樣機隨后被應用到天津地鐵項目,不僅掘進速度快,還把地表沉降控制到了3毫米以內。首戰告捷之后,這臺功勛盾構機被正式命名為“中鐵一號”。
擦亮高端裝備制造“名片”
國產盾構機在實現了由無到有的突破后,要繼續實現由有到強、躋身世界前列,則離不開技術的持續創新。
在智能化產品創新方面,傳統的隧道掘進機施工作業是橫著挖,但在例如掘井作業時,則需要隧道掘進機豎著挖。為了滿足豎著挖的需求,中鐵裝備又進行了十年的科研攻關。
“我們何不把全斷面隧道掘進機的理念應用到豎井掘進機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門類。”2012年12月,時任中鐵裝備黨委書記、董事長的李建斌在一次內部的技術研討會上說。經過分析研討,參會人員立即開始準備全斷面硬巖豎井掘進機的研發工作。
為設計出少人、無人、機械化、智能化施工的豎井掘進機,研發人員親下690米深的豎井,對出渣技術、推進技術、遠程控制技術逐一攻關。
終于,在2021年,中鐵裝備潛心近10年研發制造的全斷面硬巖豎井掘進機成功運用,攻克了千米豎井掘進的世界難題,首次實現了“打井不下井,智能掘進”的理念。
當下,中鐵裝備正在積極布局智能盾構機和未來掘進機,面向產業技術發展前沿,開展激光、水射流等新型破巖技術、換刀機器人和無人值守智能掘進技術的儲備研究,先后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中國好設計金獎、銀獎,中國專利金獎等榮譽。2020年,中鐵裝備成功入選首批“科改示范企業”。
“賣全球”開啟新征程
中鐵裝備質量管理部負責人王勁松告訴記者,掘進機地下施工環境差、安全風險大,對設備要求高,如何控制好產品質量是生產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中鐵裝備注重細節把控,聚焦產品質量升級,推行精益化生產,實施質量一票否決制、工序實名制和三級檢驗制,全面保障產品品質。
隨著近年來中鐵裝備不斷攀登掘進機技術高峰,產品和服務受到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2021年,由中國制造的硬巖掘進機“高加索號”在格魯吉亞公路隧道正式掘進,該設備直徑達15.08米,總重量3900噸,完全采用中國設計、中國標準,由中方獨立制造,在長距離、大埋深條件下具有高效掘進能力。這臺設備刷新了世界硬巖掘進機開挖直徑紀錄,也是中鐵裝備服務全球地下工程建設的有力見證。
近幾年,中鐵裝備生產的隧道掘進機正成為“一帶一路”新國貨。2015年,中鐵裝備一次性中標以色列特拉維夫地鐵多臺盾構機;2018年中標意大利、丹麥哥本哈根項目進入歐洲;2019年成功出口法國,用于巴黎地鐵項目;2020年,出口波蘭泥水盾構機……
今年上半年,中鐵裝備積極克服疫情影響,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全力以赴推動各項經濟指標高效落實,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58%,實現逆勢上揚。截至目前,累計訂單超過1400臺,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外鐵路、公路、地鐵、水利、礦山等多個施工領域,為數百個隧道和地下工程提供產品、服務和綜合解決方案。相關裝備產銷量已經連續五年位居世界前列。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