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269/SC3第九次全體大會上,經過法國、德國、日本等13個國家專家及觀察員全體投票,一致同意通過由中國牽頭的《應用自動駕駛模式的運營規則導則》特別工作組項目提案。
作為ISO/TC269/SC3在中國的技術橋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標準計量研究所積極擔當,不僅搭建了合作與交流的平臺,更精心組織了一支由鐵四院資深專家掛帥、標準計量研究所專家擔任秘書,并匯聚了通號所、通號設計院等多家單位精英的特別工作組(AHG)。
《應用自動駕駛模式的運營規則導則》直擊當前世界鐵路技術前沿的自動駕駛領域,其研究范圍橫跨中國、歐洲、日本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干線鐵路自動駕駛實踐。
項目深入剖析了自動駕駛模式對鐵路運營核心要素(包括崗位配置、作業流程、責任劃分等)的深遠影響,并據此提煉出宏觀運營規則編制的綱領性指導原則,為全球鐵路自動駕駛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藍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自動駕駛鐵路干線的運營版圖上,中國已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截至目前,全球自動駕駛鐵路干線總運營里程約為923公里,其中中國獨占鰲頭,貢獻了68%的總里程及97%的客運里程,彰顯了中國鐵路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深厚積淀與卓越成就。
從2016年珠三角城際鐵路率先實現時速200公里的自動駕駛,到2020年京張高鐵震撼全球的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突破,中國鐵路不斷刷新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速度與高度,為全球鐵路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