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意味著西安對軌道交通布局有了更高要求,將著力構建“1小時通勤圈”的標配,以便輻射帶動周圍城市協調發展。而今年,亦是陜西省國企改革的收官之年。
粉巷財經注意到,8月8日,陜西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會議召開,由省屬鐵路交通集團與市屬軌道交通集團合并組建,成為陜西國企改革的又一重大舉措,也將打破原有界限,促進城際鐵路項目建設,推動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進一步整合。
實際上,早在2020年底陜西城際鐵路有限公司便向西安軌道交通集團移交西安機場城際,并成功與14號線合并,這一舉動也被視為此次省屬鐵路交通集團與市屬軌道交通集團合并的預兆。
粉巷財經的關注點在于,此次合并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未來將對陜西及西安的軌道交通建設帶來什么影響?
千億級軌道交通誕生
8月8日,陜西軌道交通集團(以下簡稱“陜軌交集團”)是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地鐵”)與陜西省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省鐵”)合并組建,由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共同出資設立的國有全資企業,實行“省屬市管”,由省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
粉巷財經注意到,這次合并是國內交通網絡公司在省市間的首次合并,具有“跨行政級別、跨區域、跨主要業務”的全方位合并特點,而兩家企業特點也不盡相同。
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西安地鐵官微
公開數據顯示,陜西省鐵成立于2016年8月,是由陜西省政府批準的陜西省屬大型國有企業,主要職責是籌措鐵路建設資金,推進高速鐵路、骨干鐵路項目建設,以及規劃、建設、管理地方鐵路,開發利用鐵路沿線資源。
西安地鐵于2006年11月注冊成立,注冊資金25億元,實控人為西安市國資委,西安地鐵的建設和運營主體。2021年,西安地鐵客運量為9.94億人次,日均客運量增至272.28萬人次,同期公司實現客運票款收入19.32億元。
2021年債券報告顯示,在完成第三期建設規劃批復線路全面開工建設前提下,西安軌道交通集團啟動編制第四期建設規劃。隨著西安市打造城市立體交通網絡的推進,西安軌道交通還預計將統籌安排大西安富閻板塊和西咸板塊,積極配合市規劃局開展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
這個新成立的千億級軌道交通集團,具備特殊的規模優勢、協同優勢和整體效能優勢,經過專業化整合后,也將不斷提升資源配置,加快推動全省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等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融合,對系統規劃全省交通體系具有建設性作用。
為西安都市圈“鋪路”
事實上,組建陜軌交集團對于完善陜西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西安都市圈發展以及深入貫徹落實陜西省國資改革都意義非凡。
陜西軌道交通集團成立后,將按照全省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加快推動全省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打造以軌道交通為主的“投資—建設—運營—服務—經營”全產業鏈,助力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為建設交通強省和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此外,《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西安都市圈應以強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重點,統籌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建設1小時通勤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而“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完善軌道交通網絡布局,統籌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構建一體化、多層次的軌道交通運輸體系,為通勤客流提供高效率、大運量、公交化的運輸服務,提升都市圈中長距離交通出行品質,推進西安市軌道交通建設提質增效正是西安都市圈建設的根本所在。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省鐵與西安地鐵合并,軌道上的西安都市圈將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除此之外,粉巷財經注意到,陜軌交集團作為國有全資企業,它的設立也是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西安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加快省市國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抓手,對于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促進陜西省軌道交通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資改革的“范本”
自2020年8月中共中央印發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以來,陜西省持續聚焦國有企業改革,意在激發國企活力,深化推進區域發展戰略,引領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經過兩年多改革,陜西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經取得眾多實質性突破。
根據陜西省國資委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各項工作統計情況,截至6月底,陜西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完成率已達到99%以上;截至8月,西安市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已完成96%。
同時,上半年陜西省屬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7685.4億元,同比增長5.2%;利潤總額394.5億元,同比增長64.1%;凈利潤295.4億元,同比增長62.7%;整體實現了突破性進展。
粉巷財經注意到,在改革中涌現出一批富有代表性的企業,例如重組整合省內17家交通企業而成立的陜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交控集團”)。
陜交控集團精簡內部機構和人員數量,將機構總數減少50%以上,總部和二級板塊的在崗人員分別壓縮30%和60%,解決了省屬交通企業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問題,提升了企業運轉效率。
此外,陜鼓集團、西旅集團、西安市城投集團等,均是國企健全市場化經營,進行體制機制改革的有力體現;與此同時,還有較多體量大、優勢強的駐地中央企業表現突出,有利于一盤棋統籌發展。
而在交通類國企改革領域,陜西省鐵這類省級鐵路與西安地鐵這類市級地鐵集團的全面合并尚屬首次。雖然合并的成效還有待觀察,但在國企改革層面,無疑為其它產業做出了較好的“范本”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