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用于隧道掘進的工程機械——盾構機,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因為擁有穿山打洞的超強能力,享有“地下蛟龍”“鋼鐵穿山甲”的美譽。十余年來,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通過自主創新,把盾構機打造成中國人的“爭氣機”!從跟跑、并跑,到領跑,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的故事還在繼續上演。
開創了國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施工新工法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第三屆河南省專利獎勵的決定》,其中,由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裝備)發明的一種全斷面掘進自行走式U形盾構機被評為特等獎。這是一項什么技術?填補了哪些空白?
“常見的盾構機主要是用于暗挖隧道,對于埋深較淺采用明挖工法的隧道則無能為力。”5月31日,中鐵裝備高級工程師肖威告訴記者,為此,他們專門研發制造了用于明挖施工的U形盾構機,將明挖工法和盾構法優點有機融合,成功制造出U形盾構機這個掘進施工的新利器。
肖威告訴記者,這臺盾構機因其中空的結構酷似英文字母“U”,所以被命名為U形盾構機。其研發制造結合綜合管廊施工明挖工法的要求,將明挖和盾構法優點有機融合,采用機械設備作為開挖后的支護結構,在開挖施工的同時,可將提前預制好的管節跟隨盾構機開挖成形的空間順次埋設,即可完成管廊框架主體結構的安裝,不再需要人工后期綁扎鋼筋框架,現場澆筑水泥。
預制管節的截面可達到8300mm×3100mm,可廣泛應用于埋深較淺的綜合管廊鋪設。與傳統的明挖施工工法相比,其機械化程度、安全性能更高,成本低、速度快,施工范圍小,不用放坡,出渣少、噪音小,具有安全、快捷、經濟、環保的技術優勢。
填補國內空白 可節約人工五成以上
“據測算,與普通明挖法施工相比,U形盾構施工工法可減少人工50%以上,節省費用20%至40%,縮短工期30%以上。以建設100米綜合管廊為例,傳統工法需30個工人施工一個月才能完成,而使用U形盾構綜合管廊施工工法僅需七八個工人,十幾天就能完工。”肖威告訴記者。
盾構機兩側和后部的空間兩側有排樁支護設施,這是盾構始發基坑的防護設施。當盾構機進入正常推進階段,是不需要這樣的支護設施的,因為盾構機的三面盾體自身就具有支護功能。這也是U形盾構施工工法節約成本的原因之一。
“創新沒有捷徑,當時研發U形盾構機的時候,國外只有日本可以生產,國內是一片空白,沒有圖紙,沒有數據,全靠一點點地摸索。”肖威說,U形盾構機比普通盾構機姿態控制難度更高,稍有誤差就會改變形狀。
在不斷努力下,2017年6月9日,國內首創U形盾構機在中鐵裝備集團新鄉基地下線;2017年10月1日,在海口市椰海西延路段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成功始發,填補了我國盾構設備領域的空白,開創了國內綜合管廊施工的新工法。
???????
創新引領?牢牢掌握“行業話語權”
肖威坦言,創新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設計正確的技術方案以外,就是要能夠承受壓力,這其中有遭遇困境的壓力、面對質疑的壓力、工作推進的壓力、產品推廣的壓力等,只有扛得住這些壓力才能走得更遠。
“U形盾構機的創造經驗,也為中鐵裝備矩形盾構機的研發生產提供了寶貴經驗。”肖威說。
創新是不竭動力,更好是目標追求。多年來,中鐵裝備聯合多家企業、院校組成創新團隊,“產學研用”聯合攻關,不僅形成了“大”“小”“異”不同斷面以及土壓、泥水、硬巖不同應用領域的全系列盾構機產品,而且自主研制世界首創的“馬蹄形”盾構機和國內首臺套復合式盾構機,并向超大直徑盾構機領域一路高歌勇進。
“中鐵裝備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戰略,高度重視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完善建立了‘七院三站三中心一平臺’的科技研發架構,對產品設計與研發、配套工法研究、智能制造進行統籌協調。”中鐵裝備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掘進機械院士工作站、河南省盾構裝備協同創新工作站,搭建了高端的人才集聚和科研平臺;堅持產學研用相結合,持續以創新戰略驅動產業發展。在堅持主賽道的同時,不斷地調整產品結構,牢牢掌握“行業話語權”,未來還將向無人值守方向進軍,進一步發展數字化、智能化。讓無人值守、智能掘進成為現實。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