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中國重汽(000951)發布三季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1.24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649.71萬元。在行業大幅下滑的艱難困境中,為商用車行業帶來希望的曙光。
據中汽協數據,2022年1-9月,國內重卡企業共銷售重卡52.3萬輛,同比下降57.6%,單月銷量已遭遇“17連降”。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重汽頂住下行壓力,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重汽重卡銷售12.6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24%,較去年同期提升了4.4個百分點,尤其是9月份,中國重汽重卡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驚人的26.1%,在行業逆風中,扛穩了國內重卡企業銷量和市占率“雙第一”的大旗。
成績是外在的體現,追其根源,這一項項令人矚目的殊榮,離不開中國重汽近年來全面深刻的自我改革與進化。 重組改革四年多來,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對這家老牌國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市場化改革,涉及產品結構調整、加大考核激勵力度、采購降成本及透明化管理、強化費用管控、加快輔業剝離等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中國重汽在譚旭光“重拳與猛藥”的改革思路下,體制機制的活力得到充分激發。
研發大投入、人才大引進、生態大變革。最近幾年,中國重汽研發投入始終保持在年均30%以上的增幅,每年引進近2000名高校畢業生,建立高度市場化的激勵機制,營造萬馬奔騰創事業的良好生態……這些為未來鋪路的提前準備,在行業下行期到來之時,讓中國重汽擁有了比同行業企業更強的抗周期能力,成為中國重汽最強硬的底氣。
回顧譚旭光執掌中國重汽的這些年,中國重汽在改革中重生,在市場跌宕起伏中穩步前進:
第一年(2018年),中國重汽集團全年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整車銷量首次突破30萬輛,同比增長14%;
第二年(2019年),中國重汽集團整車銷量29.6萬輛,營業收入1167億元,利潤57.9億元,業績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第三年(2020年),譚旭光帶領中國重汽一路斬荊披棘,登頂年產50萬輛高峰,經營指標全面超越2019全年,創90多年來最好水平;
第四年(2021年),2021年國內重卡市場猶如過山車般驚險刺激,進入7月份以后,銷量幾乎月月“攔腰斬”,中國重汽在大環境裹挾下逆勢前進,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月月奪冠,重卡地位升至行業第二,出口突破5萬輛,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第五年(2022年前三季度),盡管市場依舊低迷,中國重汽卻始終牢牢占據著國內重卡企業銷量和市場占有率“雙第一”的寶座,海外出口更是有望實現單月過萬,全年過10萬的重大突破!
猶記得上任之初,譚旭光在中國重汽第一次領導干部大會上擲地有聲的承諾:用3—5年的時間將中國重汽打造成為中國第一,否則我來中國重汽沒有任何意義!如今,中國重汽“中國第一”的目標已經實現,那“世界一流”的目標,還會遠嗎?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