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構機,是修建隧道必要的重量級神器。
在2004年以前,中國人想要使用這個工具,還得向老外購買,最好的情況也只是成立合資公司,技術還是在別人手里。
2006年,為建設上海地鐵,我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盾構機下線工作,當時生產這臺盾構機的廠家是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隨后幾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之下,幾大基建工程公司紛紛參與到盾構機的研發生產中來,其中最典型的有上海隧道、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
今天,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盾構機占國內份額超過90%,占全球70%以上的份額,其中中國中鐵旗下的中鐵工業連續十年銷量全國第一,連續五年銷量全球第一。
中鐵工業這家央企,是中國中鐵在2017年,將旗下建筑工程機械,進行資源整合的結晶。如今的中鐵工業不僅是最牛的盾構機廠家,還是全球最大的道岔制造商,全國最大軌道系統器材供應商。
2008年,中鐵工業的第一臺自主研發的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中鐵1號”正式下線。次年,在天津地鐵3號線首發使用。而研發這臺盾構機花了6年時間。
2012年,中鐵工業的盾構機首次出海,從馬來西亞到新加坡,僅用了兩年時間。要知道新加坡一向是東南亞地區質量標準較高的國家,他們可曾想到,曾經依賴進口的中國人,短短幾年時間就將這個龐然大物由進口轉成了出口。
2017年,中國中鐵將旗下建筑工程裝備業務全部打包至中鐵工業旗下,中鐵工業正式開啟了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新征程。當年,公司的全部營收158億。
2019年,中鐵工業的盾構首次出口非洲,編號為中鐵665。光看編號上的數字,從2008年到2019,中鐵工業的新研發盾構機就達到665臺,還有些是回購再制造的產品。
2021年,中鐵工業的再制造盾構首次出口歐洲,被應用于意大利福爾泰扎鐵路隧道項目。想當初,1997年,中國向德國買了兩臺盾構機,花費7億。時隔24年,中國不僅實現了盾構機的自產自銷,還能出口至歐洲,占領全球市場份額的榜首。
截止2021年底,中鐵工業的盾構機專利數量已超過一千項,位居全球盾構機榜首。
2022年上半年,中鐵工業實現隧道施工裝備領域營收39.9億。主營業務總收入137億,已經接近2017年全年。
中鐵工業憑借不斷的科技創新和在盾構機領域“專而精”的精神,讓中國的建筑工人,在挖隧道的時候,比從前更加簡單!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