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逐步發展成智能交通系統。智能交通系統是在較完善的道路設施基礎上,將先進的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和系統工程技術集成運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種實時、準確、高效、大范圍、全方位發揮作用的交通運輸管理系統。它是充分發揮現有交通基礎設施的潛力,提高運輸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緩解交通擁擠的有力措施。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交通智能化取得長足發展。以示范、試點工程建設為依托,不斷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在交通運輸動態信息采集與監控、交通信息資源整合開發與利用、交通運行綜合分析輔助決策和交通信息服務四個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發展開始進入協同應用和綜合服務的新階段。
2020年我國智能交通市場總規模為1658億元,2021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市場規模為1917億元,同比增長15.62%。ITS114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2月底,我國智能交通千萬項目(不含公路信息化)市場規模約為296.12億,項目數1400個,市場項目平均規模約為2115.12萬。截至2021年12月底,城市智能交通市場(除停車項目)中標過億項目20個,中標過億項目市場規模總計約為55億。其中交通管控市場中標過億項目8個,總計為27.44億;智慧運輸市場中標過億項目12個,總計為27.56億。2022年9月,交通運輸部發布通知,公布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項目(自動駕駛和智能航運方向)。經自主申報、相關單位推薦和專家評審,交通運輸部同意將“北京城市出行服務與物流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等18個項目作為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項目。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綜合交通運輸基本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智能化、綠色化取得實質性突破,綜合能力、服務品質、運行效率和整體效益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發展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展望2035年,便捷順暢、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綠色集約、智能先進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基本建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快貨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強國。2022年10月12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其中明確,試點實施單位嚴格按照交通部關于開展試點工作的意見,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方案,明確實施計劃和責任分工,落實支持保障措施。優先將試點任務納入本單位發展規劃和年度重點工作,及時向試點組織單位報告試點任務實施進展情況,確保試點任務完成進度和質量。2022年10月24日,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和國家郵政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意見》的通知,其中指出加快建設主骨架,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擴大有效投資,保障國家戰略安全,促進共同富裕,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要優化城市交通網絡布局,大力發展智慧交通。
我國智慧交通行業投資事件數在2019-2021年間逐年上升,2021年投資事件數36起,較2020年上升了5起。截至2022年7月21日,2022年我國智慧交通行業共發生投資事件290起,已披露投資金額最高的為T3出行公司在戰略投資中收到的77億人民幣投資。
銳觀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投資規劃及前景預測報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紹了智能交通的概念、功能及子系統等,接著分析了中國智能交通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并對國內外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及智能交通產業鏈的發展進行具體闡述。然后,報告分別對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信息服務系統、停車收費系統、區域市場、重點企業競爭力及重點投資項目做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最后,報告對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的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預測。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局、交通運輸部、工信部、財政部、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院市場調查中心、中國智能交通協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智能交通行業有個系統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資智能交通行業,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工具。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