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3月28日晚間,中國中車發布了2024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2464.57億元,同比增長5.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23.88億元和101.4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77%和11.38%。
中國中車鐵路裝備業務、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新產業業務、現代服務業務在2024年分別實現1104.6億元、454.4億元、863.75億元、41.8億元的營業收入。
其中,動車組2024年銷售數量為1940輛(2023年銷售數量為1324輛,2022年銷售數量為732輛,2021年銷售數量為1292輛,2020年銷售數量為1897輛,2019年為2167輛),動車組業務收入624.3億,較2023年418億有大幅增加,與2021年411億相比增長明顯。
鐵路裝備業務中機車業務收入236.27億元(銷售機車642臺),客車業務收入63.08億元(銷售客車321輛),貨車業務收入180.94億元(銷售貨車31554輛),鐵路裝備修理改裝業務收入417.83億元。
鐵路裝備業務的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2.50%,主要是動車組業務收入增長所致。
城市軌道車輛收入401.34億元,與上年度相比基本持平。城軌銷售5504輛,而2023年、2022年、2021年、2020年城軌車輛銷售數量分別為5684輛、6375輛、8045輛、9541輛,繼續下降。
2024年,中國中車新簽訂單約3222億元,其中國際業務新簽訂單約472億元;期末在手訂單約3181億元。
2024年,中國中車在中國大陸之外的其他國家/地區的業務收入達283.37億元,比上年增長2.18%。
2024年,時速400公里CR450高速動車組樣車下線,系列化新能源機車發布,氫能源市域列車試跑成功,鞏固技術領先地位;
國際業務拓展顯著,中標迪拜地鐵藍線、巴西圣保羅城際北軸線等重大項目,含復興號基因的匈塞高鐵動車組、馬來西亞ETS3新型米軌動車組亮相。
研報機構解讀:
重要事件:公司發布2024年年報,2024年實現營收2464.6億,同比+5.2%;歸母凈利潤123.9億,同比+5.8%;扣非歸母凈利潤101.4億,同比+11.8%;2024Q4營收938.7億,同比+2.9%,歸母凈利潤51.4億,同比-7.5%;扣非歸母凈利潤41.5億,同比-0.3%。動車業務高增,鐵路裝備板塊引領增長。
動車組業務收入同比+49.3%,鐵路裝備板塊引領增長。
分業務看,2024年,公司鐵路裝備板塊實現營收1104.6億元,同比+12.5%,毛利率提升1.0pp至24.7%,其中動車組業務收入增長顯著,動車組營收624.3億、同比+49.3%,動車組營收高增主要系動車組車輛招標、高級修招標同比大幅提升;機車營收236.3億、同比-15.6%,客車營收63.1億、同比-35.0%,貨車營收180.9億、同比-3.2%。
2024年,城軌業務因工程收入減少實現營收454.4億,同比-9.7%;新產業板塊得益于清潔能源裝備收入增加,實現營收863.8億,同比+7.1%;現代服務營收41.8億,同比-18.2%,主要系本期物流及融資租賃業務規模減少。
檢修后市場放量、業務結構持續優化,公司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為21.4%,同比+0.8pp,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公司產品結構變化、高毛利動車業務板塊、鐵路裝備檢修業務營收占比提升;凈利率為6.4%,同比+0.1pp;期間管理費用率為15.0%,同比-0.9pp;其中,銷售、管理、研發和財務費用率分別同比-1.7、+0.4、+0.3、+0.1pp。
受益設備更替政策刺激+動車組五級修放量,公司業績有望實現穩定增長。我國動車組2007年前后開始招標,2010-2011年、2013-2017年為招標投運高峰期,根據2012-2015年左右動車組五級修,已進入上行關鍵階段。從中車新簽訂單來看,2024年公司公告重大合同訂單中,累計新簽鐵路裝備維保訂單614.3億元(2023年僅280.6億元),其中動車組高級修訂單453.6億元,2024年鐵路裝備板塊檢修后市場營收417.8億元,同比+25.2%,后市場有望持續帶動公司業績穩定增長,且車輛維保業務毛利率高,助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中央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目前鐵路老舊內燃機車淘汰更新招標仍未大規模啟動,截止2023年底我國內燃機車存量7800臺,老舊(超30年)占比約50%,淘汰替換空間大;在設備更新政策的支持下,鐵路裝備板塊有望持續推動公司業績穩定增長。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