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軌道交通事業飛速發展,不僅極大方便了百姓的出行,也帶動著各地經濟快速發展。系列報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我們來認識鐵路大系統動力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翟婉明。30多年來,翟婉明始終以堅定的信念和奮進的姿態嚴格要求自己,助推了中國鐵路的6次提速及高速化發展。
在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翟婉明正和團隊成員進行高速軌道交通動態性能演變試驗。目前,我國高鐵里程已突破4萬公里,這項研究將為高鐵安全運營提供重要支撐,助力中國鐵路的智能運維。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 翟婉明:高速列車(在)長期不斷地沖擊運營荷載作用下,這些性能它就慢慢要劣化,可能就影響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了。我們通過研究要給制定這些維護標準提出依據,靠現代化的人工智能檢測監測技術,來給我們養護維修提出預警。
從1981年進入西南交通大學求學到現在,翟婉明見證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偉大變革,他也在向著心中的夢想不斷邁進。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 翟婉明:我是一個貧苦農民家的孩子,第一次坐火車就是考上大學,當時很興奮,但是沒想到坐了火車上去以后擠得一塌糊涂,沒有座位不說,一路上的艱辛跟我想象中的完全是兩個概念。我的專業就是軌道交通,那個時候就覺得我們能不能跑得更快一些,能不能坐得更舒適一些。
首次乘坐火車的經歷讓翟婉明萌發了改變中國鐵路落后面貌的想法。入學后,他一頭扎進軌道交通的世界,夜以繼日地勤奮鉆研,并一路以“第一”的優異成績完成了本碩博學業,其間他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寫道:“一個人光有知識是不夠的,人活著應該有一個信念,有一個理想。而這個理想只有和人民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才是正確的。”讓百姓坐上更快更舒適的列車,讓中國軌道交通引領世界,翟婉明的信念和夢想日益堅定。
伴隨著我國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翟婉明的腳步幾乎遍布祖國大江南北的鐵路線。為了不影響鐵路的正常運輸,他和團隊常常挑燈夜戰,在現場布設測試系統,第二天又接著展開行車測試,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數據。翟婉明大膽提出的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新理論,結束了長期以來將機車車輛和軌道割裂開來研究的局面,基于此理論建立的車輛-軌道統一模型,在國際上被稱作“翟模型”。他構造的高效求解復雜大系統動力學問題的“翟方法”,也被國際同行廣泛采用。他的理論研究支撐了我國高鐵自己的設計標準的誕生,他還主持建立了高速列車通過橋梁時的動態安全評估方法等,為中國高鐵發展提供了重大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 翟婉明:我們趕上了鐵路大發展這么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我們都很幸運,有那么多機遇去創新、去實踐,在點點滴滴的工作實踐中來實現我的入黨初心。(這是)去年建黨百年的時候受到的表彰——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這個在我的心目中分量最重,自豪感或者欣慰感是無法用其他回報所替代的。
如今,翟婉明在深耕軌道交通理論研究的同時,也在加強對青年人才的培養,讓理想和信念的火種代代傳承。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 翟婉明:下一步的夢想,還是我們軌道交通引領世界的這么一個夢想,高質量、更加舒適、更快、更安全地讓老百姓來(搭乘)我們的列車。應該說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很多各種類別的各種層次的科技人才來支撐。我現在投入很多時間來培養我的一些博士和碩士,一代一代傳承,我們后繼有人,在國際上我們能夠站得更好,站得更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