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現場
11日下午,2022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召開,蘇皖十城見證南京都市圈建設辦公室正式成立。會上,都市圈成員城市還簽署了《共同編制南京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規劃框架協議》等,規劃立足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統籌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建設,打造互聯互通、便捷通勤的軌道交通運輸體系。
曬成績單:都市圈成員多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人民網從2022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上了解到,自2021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函復《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來,南京都市圈各成員城市在多個領域開展了深度合作,都市圈經濟總量持續增長,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高。
近年來,江蘇和安徽高度重視南京都市圈發展,兩省發改委連續兩年研究制定《推動南京都市圈建設省際合作重點任務》,推進寧淮、寧滁結對合作幫扶各項工作任務,加快建設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以及頂山—汊河、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
2021年,首條跨市域軌道寧句城際建成通車,讓“軌道上的都市圈”跑得更快。寧揚、寧馬和寧滁三條城際軌道開工建設,公路網絡持續優化,重大樞紐建設持續推進,“一日生活圈”“一小時通勤圈”正在加速形成。
為了更好地推進創新融合,南京與鎮江協同編制G312產業創新走廊發展規劃,與揚州積極推動G328科創走廊前期研究。都市圈城市33家龍頭企業積極參與開放供應鏈供需對接,南京、馬鞍山、鎮江、常州共同組織開展裝備制造產業供應鏈對接活動。
共抓生態保護,都市圈各沿江城市嚴格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制度,加快推進沿江工業布局調整,長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主要流入長江的支流全部消除劣V類水體。
在民生普惠方面,都市圈預約掛號平臺接入8個城市89家醫院,139項群眾急需的服務事項接入“跨省通辦”,61項高頻政務服務實現“南京都市圈通辦”。
亮新進展:讓“軌道上的都市圈”跑得更快
會上,南京都市圈建設辦公室正式成立,將全力統籌協調各成員城市積極推進都市圈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產業協作、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具體工作。
都市圈成員城市簽署了《共同編制南京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規劃框架協議》《南京都市圈產業“集群強鏈”行動方案》《南京市揚州市加強戰略合作的框架協議》《江蘇省南京市安徽省滁州市結對合作幫扶協議》。
其中,《共同編制南京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規劃框架協議》指出,規劃立足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統籌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建設,打造互聯互通、便捷通勤的軌道交通運輸體系。《江蘇省南京市安徽省滁州市結對合作幫扶框架協議》指出,兩市將充分發揮地域相連、經濟相融、人緣相親、文化相通和交流合作源遠流長的優勢,增強南京龍頭帶動作用,努力構建產業、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等相結合的結對合作幫扶工作格局。
會前,南京都市圈成員有關方面還圍繞科技創新、教育醫療、文化旅游、環境治理、聯合執法、知識產權保護、園區共建等多個領域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
“培育都市圈對新型城鎮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來說意義重大。”國家發展改革委推進城鎮化工作辦公室綜合組組長吳越濤在視頻致辭中強調,“希望南京都市圈在更好發揮南京輻射周邊城市作用、帶動區域協調發展上走出新路子,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
擘畫未來:統一疫情防控政策標準
作為全國都市圈先行者,南京都市圈在各相關城市共商共建中已經走過了20多年發展歷程。面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的疊加影響,面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南京都市圈應以怎樣的姿態扛起探路之責,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提出倡議:
進一步健全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都市圈各城市要統一疫情防控政策標準,建立健康碼、行程碼、核酸檢測結果互認機制,避免“一刀切”和層層加碼,保障人暢其行、物暢其流;同時攜手搶抓政策機遇,共同推動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
采取有力有效的需求拉動措施,促進消費回升,優化文旅消費體驗,支持大眾消費擴容,提振企業消費信心,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
聚焦供應鏈安全穩定、產業鏈分工協作、創新鏈深度融合,進一步突出垂直分工、集群發展方向,不斷增強區域產業發展的韌性和融合度。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推動高頻政務服務“省內通辦”“跨省通辦”,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共享,共同落實長江大保護要求、守護山清水秀生態,不斷提高都市圈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高質量建設南京都市圈,關鍵是強協同之舉、走融合之路、增共贏之效。”韓立明表示,“南京將主動擔責、積極作為,與兄弟城市一道,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