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由中國交通報社主辦的“2023年綠色出行政企對話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2022年綠色出行十佳傳播案例”,海口公交線網優化案例以第四名的成績榮獲十佳,為全國綠色出行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參考的樣本。
2022年,海口在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基礎上,重點圍繞客運走廊重塑全市公交線網結構,構建“骨干線+接駁線為主體、多樣線為補充”的新線網模式,設計公交線路158條,其中骨干線19條、接駁線106條、多樣線33條,充分打造更為安全有序、高效便捷、低碳環保的綜合公共交通體系。
構建多層次公交服務模式
公交是城市流動的風景線,也是衡量市民出行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標尺。線路重復、過長、過繞……如何解決存在的種種問題?2022年,海口通過優化調整公交線網,形成以“骨干線+接駁線為主體、多樣線為補充”的線網結構,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發展理念。
新增的游8路屬于多樣線,填補了昌學村村道、富觀路、富南路、富群路公交盲區,有效解決了大樣村、昌學村沿線以及觀瀾湖沿線居民、師生往返海口市區的出行需求;G37路作為干線,調整后線路覆蓋濱海大道、白龍路、瓊州大道等公交走廊,強化長流至中心城區東西方向公共交通的聯系;17路作為支線,調整后線路覆蓋市一中高中部、秀英小街、國貿片區商圈、萬綠園、鐘樓等,終點站從海甸島片區調整為濱江路,保持線型順直,避免線路過度繞行……
市民徐婭是公交常客,她表示,“海口公交線網的優化調整,考慮到上班通勤、景點游玩、商圈購物等多方面,通過新增或調整線路,逐漸覆蓋公交盲區,為市民游客的‘吃住行游購娛’提供有力的出行保障,也更好助力綠色出行。”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