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2022臨港新片區氫能大會在滴水湖南島會議中心舉行?;顒蝇F場,《臨港新片區氫燃料汽車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和《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發布。另外,21個氫能產業項目現場簽約,臨港新片區又一個特色產業園區——“國際氫能谷”也正式啟動。
產生一批產業龍頭和獨角獸企業
臨港在氫能領域布局多年,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氫能整車、發動機系統、核心部件、關鍵材料、高端裝備、場景應用、基礎設施為一體的產業格局。憑借豐富的應用場景,臨港吸引了康明斯、氫晨、治臻、唐鋒等大量優質氫能企業扎根于此,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握指成拳,集聚態勢初顯。
在這一基礎上,《臨港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提出,到2025年,氫能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億元,成為國內氫燃料汽車產業研發策源地和高端制造區,產生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解決行業內的“卡脖子”難題,推動氫能車輛的規?;瘧茫涌旒託湔净A設施的建設。
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吳曉華介紹,為了實現規劃目標,臨港新片區將打造硬核產業鏈條、前沿核心技術、獨特場景應用、完備政策高地和產業融合協作。
圍繞硬核產業鏈條,臨港新片區將聚焦燃料電池系統和電堆的技術研發,聚焦涉氫材料的技術突破,推動氫燃料電池輔助系統優化,發展綠氫裝備;核心技術方面,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重點布局電解水制氫及氫燃料高效儲運技術,打造上海市氫燃料電池產品質量檢驗中心。
臨港新片區將建設“智慧、低碳、韌性”的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實現這個目標,低碳城市建設是重要一環。未來幾年,臨港公共交通領域將全部實現氫能化場景,以此帶動氫能產業在臨港集聚發展。同時加快加氫站布局建設,構建氫氣供應體系,保障氫源供應。此外,還將加強涉氫領域制度突破,強化涉氫項目綠色審批,還將強化與綠色能源、數字經濟、金融資本融合等。
支持政策和產業集聚助力氫能產業發展
為助力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為上海乃至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的制度創新試驗田、技術攻堅先鋒隊、示范應用探索區,8月26日,上海市十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會上,這些支持政策正式發布。
上海市發改委總經濟師陳國忠介紹,18條政策舉措聚焦構建多元示范應用、打造開放創新平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業發展生態、強化財稅人才保障等五個方面,進一步推動上海氫能產業發展,支持臨港新片區加快打造氫能產業發展高地。
會上,還有21個氫能產業項目現場簽約,涵蓋制氫裝備、燃料電池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研發檢測功能性平臺等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多個領域。氫能中運量、公交、渣土車進行交付,臨港新片區氫能專家委員會名單公布,“臨港氫能十大‘揭榜掛帥’技術”發布。
德創未來新能源商用車研制及自動駕駛研發項目是當天簽約項目之一,擬投資22億元,在臨港建設新能源商用車產業園區。德創未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釗表示,德創未來是陜汽集團子公司,臨港作為上海氫能產業新高地,場景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德創未來將依托臨港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創新以及基礎設施的支持,協同產業鏈合作伙伴推動氫能產業市場化、規?;\營,助力臨港新片區打造氫能產業示范運營先行區。
“國際氫能谷”正式啟動
活動現場,上海市布局綠色低碳新賽道的特色產業園區——“國際氫能谷”正式啟動。據悉,國際氫能谷由臨港集團牽頭開發運營,依托新片區的制度創新和氫能場景優勢,致力于推動氫能制、儲、運、用等全產業鏈發展。“國際氫能谷”主要位于臨港新片區四團鎮,首期規劃面積1.55平方公里,目前已集聚20余家氫能企業。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副處長李向聰表示,國際氫能谷的打造,一方面將在服務效率方面與國際化接軌,對外商內資營造公平公正的環境;另一方面要利用綜保區的優勢支持國際化企業和本土企業協同出海,使臨港的制氫設備企業走向全球。
氫能產業發展基金和上海市儲氫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也在當天正式揭牌。據介紹,臨港新片區氫能投資基金是由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臨港集團、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聯合共同發起設立,投資領域覆蓋氫能“制、儲、運、用”全產業鏈及相關領域?!吧虾J袃溲b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依托于上海電氣核電集團,以“計量測試、評估評定、標準研究、計量校準、技術開發”為主要功能,建設 “三全一前”的儲氫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服務平臺,助力我國氫能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