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的電動巴士因價格和技術方面的競爭力,逐漸占領韓國市場。汽車市場調查機構“CarlsYou”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韓國今年上半年新上牌的896輛電動巴士中,有399輛(44.5%)是中國制造的。這一數字2020年為23.2%,2021年為33.2%。業界人士表示,過去中國制造的電動巴士比韓國制造的便宜約1億韓元(約合51萬元人民幣),這是前者的優勢。不過,這幾年由于競爭加劇,兩者價格差距已差不太多,但中國制造依然很受歡迎。
中國制造的電動巴士這幾年憑借優秀的電池性能在韓國市場份額大增。中國制造的電動巴士充一次電可以運行一整天,而韓國制造的電動巴士必須在行駛過程中多次充電。相關從業者表示,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巴士的電池容量超過350千瓦時,而現代汽車電動巴士ELEC CITY的電池容量官方標識為290千瓦時,但實際能夠使用的僅為官方標識的20%-30%,差距極大。
另外,因為韓國白天時段充電費用相比晚上高出不少,所以電池續航里程短也會使得成本增加。以首爾市為例,深夜的充電費用為每千瓦時50-100韓元,但白天的充電費用超過200韓元。中國制造的巴士僅需在深夜充電即可滿足一天需求,但是韓國制造的巴士白天也需要多次充電。
在中國巴士占據更大市場份額的背景下,韓國制造商要求政府提供比中國制造商更多的補貼。但韓國專家認為,要與中國競爭,最關鍵的還是提高技術水平。目前對于韓國汽車制造商來說最應該做的是增加研發投入,提高競爭力。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