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海再添5輛氫燃料公交車上線。金山區首批5輛氫燃料公交車在石漕線上投入運營,標志著金山公交正式跨入了“氫”時代。
記者注意到,來自申沃客車的氫燃料公交車外形與純電動公交車相差無幾,較為明顯的特征是,在車輛后方頂部有突起的部分,氫氣瓶就“藏”在下方。“燃料車和純電動車都屬于電力驅動,差別在于前者有氫系統。六個儲存氫氣的鋼瓶,通過管路將氫氣輸送到燃料電池系統,進而轉化為電能。”申沃客車總工程師闞衛峰介紹。
其實,早在2018年,上海就已在嘉定公交114路上開展燃料電池公交車試點,為其技術迭代、升級、運營和維護積累了經驗。去年,上海積極響應國家五部委要求,立足帶頭引領、放眼全國,聯合了蘇州、南通、嘉興、淄博、鄂爾多斯,以及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共同組建“1+6”上海城市群,形成“中長途+中重載”應用場景聚焦的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示范新模式。同時,在嘉定、金山、奉賢、臨港四個區域陸續投放31輛燃料電池公交車。
與傳統燃油、純電公交車有所不同,氫燃料轉化過程中無機械損耗,能量轉化率高,產物僅為電、熱和水蒸氣,無其他污染性排放物存在,有助于降低大氣污染、改善城市環境、降低能源消耗。從運營上看,氫燃料公交車燃料加注時間約為15至20分鐘,相比電動車的3至4小時充電時間有大幅降低。同時,它也很“抗凍”,可以實現零下30℃無輔熱快速啟動,避免了純電動車冬季續航能力明顯減弱的尷尬。
雖然擁有這些優勢,氫能源汽車自問世后,始終沒有大面積鋪開。原因之一,還是成本太高了。“燃料車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容易受區域內氣價波動的影響。”業內人士指出,未來成本的下降,來自企業技術的進步以及周邊產業鏈的集聚,當上下游企業握指成拳,對降本增效的效果將是明顯的。
從現階段來看,上海市公交車新能源化路徑是以純電動車為主、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為輔,適度試點燃料電池車。“純電動公交車技術相對成熟、配套充電設施相對完善,具備大規模推廣條件。保留一定量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主要考慮是公交車兼顧應急運輸的保障功能。燃料電池車定位為試點,是因為目前其使用的可靠性、經濟性、便捷性與公交運營的實際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市交通委員會科技信息處副處長王大軍表示。
據了解,上海已出臺加氫站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等扶持政策,引導降低加氫成本。相關區域也正積極探索,開展氫能產業配套支持。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密集發布了關于氫能產業發展、示范應用的規劃及支持措施。其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計劃完成1500輛氫燃料電池車輛應用,年氫氣供給量不低于1.4萬噸。除了政府采購和資金補貼外,新片區還將采取一些軟性鼓勵措施。比如,對于使用氫能源的車輛,可以在特定路段優先通行,便利車輛使用;對新片區內通行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給予相關通行費、停車費減免支持。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