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主辦、中交(上饒)汽車綜合試驗場承辦的2024年中國客車學術年會在江西上饒舉行,來自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研究機構、客車企業等單位代表100余人參加,圍繞綠色、智能及數字化轉型進行深入探討,共同分析公交客運行業、客車產業發展趨勢,為我國客車行業高質量發展蓄力。
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預測,今年客車行業將迎來更好發展,全年5米以上客車銷量將達19.5萬輛,同比增長12%。其中,座位客車銷量10萬輛,同比增長10%;公交客車銷量7.5萬輛,同比增長25%;校車銷量0.3萬輛,同比增長20%。新能源客車銷量約7.8萬輛,同比增長20%。客車出口約6.8萬輛,同比增長10%。
利好政策接力將加速公交客車更新
近日,《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實施細則》印發,明確每輛車平均補貼8萬元;其中,對更換動力電池的,每輛車平均補貼4.2萬元。不久前,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計劃在10個試點城市新增推廣新能源汽車超過25萬輛,優先城市公交車、出租汽車等領域。一系列利好政策將有效推動城市公交車更新,為公交客車市場注入活力。
“今年‘以舊換新’政策接力升級,預計將加速公交車更新周期。我們測算,2015—2017年上牌的約10萬輛新能源公交車亟待替換,再疊加旅游客運市場用車增量,全年客車銷量有望進一步攀升,達到19.5萬輛。”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理事長,中國公路車輛機械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峰介紹,受新能源城市公交車更新補貼影響,2024年下半年公交客車細分市場明顯好轉,全年銷量同比增長34.9%,成為客車市場最大亮點。
會上,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成解讀了《城市公共交通條例》,深入分析了城市公交最新發展趨勢。“《城市公共交通條例》規定,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市公共交通實際和財政承受能力安排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所需經費,并納入本級預算。”李成介紹,這是首次提出,為城市公共交通資金投入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安全是交通運輸領域永恒的話題。此次年會上,參會嘉賓從汽車標準制定、產品研發等多個維度出發交流。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標準化研究院技術總監李維菁系統介紹了我國汽車標準制定情況,尤其是汽車安全標準、新能源汽車標準、智能網聯汽車標準等備受關注的熱點。
“今年,客車分會將圍繞客車安全、技術應用、新能源等多維度進一步做好標準的立項和修訂工作,以適應新形勢下客車行業發展的新需求。”劉峰透露,他們將重點開展調研并推動《電動客車動力電池健康度評估規范》和《城市公共汽電車車輛數據采集總線通信協議規范》兩項標準的制定工作,有序推進修訂《客車結構安全要求》,同時推動我國客車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為中國客車“走出去”創造有利條件。
乘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東風下沉市場
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是統籌解決農村客運可持續運營、郵政快遞下鄉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難題的有效途徑。目前,全國超1500個縣級行政區開展了客貨郵融合業務,開通客貨郵融合線路1.27萬余條,有效促進了鄉村產業發展,也為客車市場注入了活力。
何種客車能夠兼顧載人和拉貨雙重功能?《關于加快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廣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適配車型。《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適配車輛選型技術要求(試行)》進一步明確,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適配車輛車身長度在4.8米至9米,車內物品存放區面積不能大于乘客區面積等。目前,相關部門已向各地推薦5批次75個適配車型。劉峰介紹,今年,客車分會將繼續踐行使命擔當,持續做好“青藏高原營運客車達標車型”“農村客貨郵示范車型”準入評審等相關工作,為行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今年以來,各地多措并舉推動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為適配車型推廣應用也增添了活力。日前,山東發布《關于申報2025年度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線路的通知》,對符合申報條件線路每條補貼6萬元,用于支持車輛運行、設備購置更新等。會上,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周一鳴系統系統介紹了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為客車企業研發相關產品、深耕這一細分市場提供了支持。她透露,交通運輸相關部門正在強化資金保障,積極推動農村道路客運車輛納入“以舊換新”政策,以及金融信貸政策支持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等。
業內人士認為,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為客車企業下沉市場,深入挖掘三線城市、縣鄉用車提供了良好機遇。同時,這也將推動客車產品從單一客運功能向多功能、定制化方向拓展,短期內有望刺激特定車型需求增長,長期來看可能重塑城鄉運輸生態。對此,客車企業應主動抓住機遇,在適配車型研發中很好平衡經濟性和實用性,用更好產品服務道路運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智能技術賦能產品優化提升
自動駕駛巴士多地示范運營,帶來全新乘坐體驗;輔助駕駛系統、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等智能技術被廣泛應用,使出行安全更有保障……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正深度融入客車領域,為公眾出行、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今年,交通運輸行業將實施“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作為交通工具的客車,其智能化發展一直走在前列,有望在這次行動中發揮先行帶動作用。
劉峰認為,行業要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目標,把握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方向,不斷提升科技研發水平,重點加強對自動駕駛、智慧交通、人工智能、新能源、數字化建設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加強對“卡脖子”技術和行業前沿技術的攻關力度,努力提升客車行業整體競爭力。
會上,長安大學汽車學院車輛工程系主任李彬分享了基于大數據挖掘的客車市場,以及車輛大數據的應用。他認為,各方要加大基于基于大數據、智能網聯、產業協調的技術研究,重視應用大數據研發,提升市場競爭力。比如,客車企業根據用戶企業車輛動力系統數據分析挖掘,有針對性對產品及系統參數進行優化提升,精準滿足特定場景或區域用車需求,助力用戶提升服務、控制運營成本。
如今,自動駕駛已成為汽車產業重要發展方向。而場地測試是對車輛智駕功能全面測試的最有效方法,也是認證、準入的核心手段。會上,作為承辦單位的代表,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金田介紹,他們是中交集團目前唯一一家涉足汽車試驗場建設領域的企業,旗下的上饒試驗場是國內首個以“生態化、智能化、場景化”為核心的綜合性汽車試驗基地,已建成覆蓋5G-V2X、復雜交通場景的數字孿生測試平臺,可為自動駕駛客車提供多維驗證環境,加速智能網聯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此外,來自河北普傲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中交車輛公司智慧運營部等單位代表也圍繞自動駕駛、數據安全與智能等進行了主題分享。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