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發布公告,即日起至8月30日前,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有關《武漢市軌道車站命名規則(草案)》(以下簡稱《規則》)的相關建議與意見。
據介紹,《規則》由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會同武漢市地鐵集團研究起草,擬以市政府規范性文件發布實施。
《規則》規定,軌道交通車站命名應符合地理方位,并簡明易記、方便使用。車站名稱由通名和專名兩部分組成,通名為“站”,體現交通功能;專名以派生法命名,應體現地理方位指示性,并盡可能反映車站所在片區的歷史人文和經濟發展特征,一般由片區地名、周邊標志性公共場所(機構)名稱、道路名稱派生。同時,《規則》還對車站命名禁止性、限制性進行了規定,即禁止違反國家、省、市地名管理法規的相關規定;禁止使用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及可能產生不良社會影響的名稱;一般禁止使用住宅樓盤、企業及商業性場所(機構)的名稱。根據《規則》,武漢軌道交通車站的命名應初擬站名、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專家論證、擬定站名及申報、組織聽證、批準及實施等程序。軌道交通車站的命名后應保持穩定,原則上不得更改。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武漢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共11條,運營里程達到460.58公里,車站總數291座,日均客運量360萬人次(2023年),在公共交通客運量的占比超過65%。車站站名是寶貴的城市公共資源,潛藏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聲譽等多方面的價值。政府部門、車站所在片區的各類組織機構、市民、專家等從不同的站位和角度對車站命名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因此,需要制定規則,明確命名原則、方法和程序,彌合不同意見,形成社會共識。此外,武漢市還有13條軌道交通線路正在規劃建設中,還有大量的車站待命名。制定命名規則,也有利于規范提升未來車站的命名水平,可以更好地展現武漢市城市風貌。
武漢地鐵集團相關人士介紹,車站更名不僅涉及站內外標志標識和列車內語音播報的更改,還涉及與其相匹配的列車各種自動控制系統、特別是信號系統的調整。信號系統調整技術要求高,直接關系運營安全。當前,一座車站更名的直接經濟成本約在三百萬元。因此,需要制定規則,進一步明確站名使用管理的規范性、穩定性。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