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中交隧道局施工的新建成昆鐵路峨眉至米易段地質最復雜的新越西隧道歷經7年,經過全體施工人員艱苦不懈的努力奮戰,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終于順利貫通,為后續軌道鋪設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越西隧道全長6218米,屬于極高風險隧道,穿越地質斷層和多套地層,施工過程中經常遇到涌水、突泥、巖爆、高地溫、坍塌等多種地質災害,是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建設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也是全線建設最難的隧道。 隧道共穿越17種不同類型巖層,區域內發育有5條斷層帶,巖溶、活動性斷裂、瓦斯、高地應力及巖爆、突水涌砂時有發生的白云巖地層頻繁出現,因此這里也稱為“地質博物館”。
面對各種不利因素,施工過程中,在成貴鐵路公司隧道建造技術創新工作室的指導下,項目嚴格遵循“管超前、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測量”的15字方針,軟弱圍巖隧道按照“先支護、后開挖、短進尺、弱爆破、快封閉、勤量測”的原則組織施工,通過提前籌劃、方案保障、支護及時到位,按照出口新增平導,進口平導延長至貫通的方案進行施工組織,根據掌子面圍巖情況和超前地質預報情況,盡早進行出口平導開口施工,通過出口平導施工,探明正洞地質情況,超前將正洞地下水進行引排,降低平導涌水風險。
同時,在出口平導施工過程中,增加平通道輔助正洞施工,進口平導通過緊抓工序循環時間,加快施工進度。通過新越西隧道平導施工,實現長隧短打,多個工作面同時平行施工的方式,實現正洞的最終貫通。
在施工過程中,采取鑿巖臺車、錨桿鉆機、拱架安裝機、C6鉆機等機械化配套施工,加快隧道施工;還通過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靶向探水的方式,對掌子面前方的地質情況提前進行探明,提前采取措施,確保關鍵線路掘進施工安全。同時,制定了工序循環時間標準,在穩定現有的工序時間的基礎上,通過工序銜接,進一步合理壓縮工序時間,進行嚴格考核加快施工進度,確保了隧道安全順利貫通。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