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6月25日,北京市首個軌道交通列車管控智能體在軌道交通19號線正式上線應用,標志著軌道運營公司地鐵車輛運維管理正式邁入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階段。
該列車智能體依托京投公司人工智能應用開發中臺和數據中臺建設,深度融合AI大模型、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感知等前沿技術,覆蓋了地鐵車輛運行監控、狀態感知、故障預警、維修決策、能效優化、調度協同等全流程管理環節,實現了對19號線列車群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閉環管理,大幅提升軌道交通車輛運維的精準度與效率。
該列車管控智能體采用問題拆分策略,對兩輪獨立計算生成的基礎數據和對比數據進行交叉比對,精準提煉數據差值。以“2025年一季度打磨車故障同比2024年一季度故障次數及類型進行對比分析”為例,智能體調取兩次故障統計工具,分析并展示同一設備在不同時間內的故障情況,工作人員通過兩年故障數量的對比,掌握日常檢修對設備重要部件的影響,制定更適用的檢修計劃以實現降本增效。
該智能體應用依托時間維度(年份 / 月份 / 日)和對象維度(車輛 / 系統 / 設備 / 班組)雙軸檢索機制,實現故障與計劃工單信息的精準定位。同時,可覆蓋車輛、系統、設備、班組四大類別,支持在指定時間范圍內,按不同業務對象維度進行分層級、精細化的數據篩選。
該智能體應用的車輛專業知識庫,涵蓋車輛應急預案、專業作業指導書、檢修規范等專業知識,車輛維修人員通過關鍵詞篩選機制,對文檔進行結構化處理,精準匹配業務場景需求,自動提煉關鍵步驟和技術參數,形成標準化可應用方案,為故障處置、檢修作業提供高效決策支持。
與人工操作相比,該智能體應用大幅縮短了數據處理時間,顯著提升了業務響應速度,明顯提高了檢修計劃制定效率,有效節約了人工成本與運維成本,充分展現智能體應用在效率提升與成本節約方面的突出優勢。
未來,軌道運營公司將持續深化AI技術與軌道運維管理場景融合,創新拓展多元應用功能,全力賦能北京軌道交通構建“全鏈條智慧化”運營管理模式,為全國軌道交通智能化發展輸出可推廣的“北京標準、北京經驗”。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