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打造零碳園區示范樣板間,圍繞氫能“制-儲-運-加”產業鏈做文章,自2022年3月投入運營以來,吸引億華通、科威爾、穩力科技等40余家企業入駐,儲備項目400余個……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如何在短期內實現產業聚集效應?零碳園區示范樣板間怎樣做到零排放?氫能產業又將如何改變未來生活?
建成全球最大加氫站
“安靜、沒味、安全”是趙雪松一年半以來駕駛氫能源客車的深刻體驗,“每天行程200多公里,往返首都機場和大興國際氫能產業園加氫站,15分鐘就能加滿。”趙師傅介紹說。加氫站位于示范區西南角,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加氫站,占地面積7000余平方米,這里共有8臺加氫機、16把加氫槍,日加氫量可達4.8噸,可滿足500輛~600輛用氫車輛的加氫需求。
“最多時車間里只需要8名員工。”在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動機生產車間,3名工人正在對發動機進行檢測,機器人來往穿梭期間,控制面板實時反映著每個環節的生產進度。億華通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燃料電池企業,率先實現了發動機系統及燃料電池電堆的批量國產化,其研發成果率先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應用。總經理于民介紹,“服務冬奧會的氫能汽車車型覆蓋公交車、團體車,公交車單次加注續航里程約為300公里,團體車單次加注續航里程約為500公里。”于民表示,相比于鋰電池,氫燃料電池低溫性能更優越,可實現零下30℃低溫啟動。
發動機廠房隔壁的測試中心,則可以模擬不同工況,測試發動機的氣密性、安全性。除了企業專屬測試平臺,園區內還建設了公共測試區,服務京津冀地區的氫能企業。
龍頭企業引領整個創新鏈
“原址是一家老廠房,在騰退拆除過程中,同步籌建氫能示范區。億華通從研發、生產、測試、應用相協同的角度,深度參與了園區規劃設計。”示范區產業服務部總監謝韜表示。
“全球采購零部件,在時效性、經濟性、產品升級方面,都已無法滿足國內需求。”于民回憶。龍頭企業帶動了上下游企業一起轉型。2021年,億華通進入了技術水平提升階段,開始自主研發的供應鏈系統、供應商協同平臺以及制造執行系統等,打通了產業鏈的所有環節,也促使氫能燃料發動機的八大關鍵核心零部件全部實現了國產化。
創新要帶動各種創新主體。一進入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北區,門口整齊停放的氫能源巡邏車和觀光車引人注目。謝韜表示,其研發公司“氫冉”就來自園區孵化器。“孵化器打通了公共服務、創新服務、技術支撐,以及產學研成果轉化各環節,能夠為初創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謝韜介紹。孵化器的創新活力,成功吸引了一批來自德國氫能核心組件研發企業與示范區合作。
從全產業鏈布局到配套服務和應用場景,示范區內的“氫能綜合創新生態圈”已經形成。根據今年大興區兩會發布的最新消息,示范區南區一期二期也已建成,將為落地企業提供廠房空間和涉氫測試服務。同步進行的南區三期規劃,正在建設國家級燃料電池汽車檢驗檢測中心,可為北方地區提供氫能全產業鏈檢測認證服務。
瞄準世界一流氫能產業高地
早在2020年,大興區就將氫能產業作為未來重點培育的戰略新興產業,先后印發了《大興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暫行辦法》(簡稱“氫十條”),以及《大興氫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根據大興區氫十條政策,園區內企業享受免租金。”謝韜介紹,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自身依托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產業資源,同時與國際綠氫組織合作,謀劃推動中國氫能產業走向世界。
外有政策扶持,內有產業生態。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的“內外”雙循環,也為京津冀的區域發展帶來新動力、新模式。2021年12月底,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會議啟動,大興區作為牽頭城市聯合11個城市(區)申報的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于2021年8月正式獲批,全球最大加氫站也已面向社會車輛開放。
規模化的“虹吸效應”才能加速“引進來”“走出去”。大興區“兩區”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兩區”建設是機遇,大興既要精研政策,也要有突破政策的勇氣,形成“政策研究、項目落地、模式推廣”體系化開放模式,統籌產業開放和園區開放,抓好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拓展經濟發展新增量。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