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氫能加注方面獲得新突破,已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250座,約占全球數量的40%,加氫站數量位居世界第一。這是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長劉亞芳近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高峰論壇”上透露的信息。她表示,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與其他世界主要經濟體一樣,高度重視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
截至目前,全國20多個省份已發布氫能規劃和指導意見共計200余份。在國家和各地政府鼓勵下,國企、民企、外企對發展氫能產業都展現了極大的熱情,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三大區域的氫能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在氫能制備方面,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在華北和西北等地積極推進,電解水制氫成本穩中有降;在氫能儲運方面,以20兆帕氣態高壓儲氫和高壓管束拖車輸運為主,積極拓展液態輸氫和天然氣管網摻氫運輸。
在多元化應用方面,除傳統化工、鋼鐵等工業領域,氫能在交通、能源、建筑等其他領域正穩步推進試點應用。在交通領域,我國現階段以客車和重卡為主,正在運營的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車輛數量超過6000輛,約占全球運營總量的12%。劉亞芳說,國家能源局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近年來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宏觀引導,推動關鍵技術裝備攻關,探索多場景高效利用,建立健全標準化體系,積極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認為,近年來國家、地方和企業在氫能領域的研發投入不斷加大,應充分借鑒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業態發展的經驗,既發揮好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也要加強優質創新資源整合,鼓勵協同創新,加速突破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材料及核心技術設備瓶頸。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