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一輛長62米,配有動力車廂的橙白色電機車,開進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一期兩江新區站—復盛區間,用于隧道施工中渣土、砂漿、管片等物料運輸。
據介紹,設備由中鐵工程服務有限公司(中鐵工服)自主研發,是國內首臺動力分散式新能源電機車在渝投用。
▲7月7日,在軌道15號線施工現場,我國首臺動力分散式新能源電機車進行材料運輸工作。 羅斌 攝/視覺重慶
電機車是軌道交通盾構隧道施工中用于運輸渣土、砂漿、管片等物料的重要工具。傳統電機車由于整列編組動力機構集中布置在車頭,存在配重高、軸重大、爬坡能力不足等問題,安全隱患較大。中鐵工服通過技術創新,借鑒動車技術路線,研發出動力分散式新能源電機車及后配套設備。
“該車采用動力分散式驅動、多電機同步控制等技術。”中鐵工服技術負責人李才洪表示。通俗地說,就是不僅車頭具有動力,車廂也配有動力,類似動車組。在不增加機車軸重的前提下,相較于傳統電機車,它可提升牽引力50%以上,節約動力能耗超過20%,爬坡能力可達70‰。
據悉,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是重慶首條城軌快線。兩復區間長3054.841米,線路自西南方向出兩江大道站后,穿過渝康大道、現代大道、重慶繞城高速以及多處規劃道路后接入復盛站。區間線路縱坡為單面坡,坡度分別為-37.8‰、-11.88‰,隧道埋深約10.3-70.9米。
▲7月7日,在軌道15號線施工現場,我國首臺動力分散式新能源電機車進行材料運輸工作。 羅斌 攝/視覺重慶
由于坡度較大,傳統電機車由于動力受限,無法適應隧道大長坡運輸作業。該電機車憑借“動力分散布置、雙制動、編組靈活、智能調度”等特性,即使滿載的情況下仍能輕松完成運輸任務,極大提高盾構渣土及管片等物料運輸效率。
“這個設備更關鍵的是安全性能高,”負責兩復區間施工的中建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動力分散式新能源電機車除了通過動力分散降低溜車風險外,還設計有軌距自動測量、坡道自動限速、自動接車、打滑報警、自動撒砂等裝置組成的安全管理系統,保障設備安全運行。
此外,該設備數字化程度較高,除了能實現精準定位外,還能實時傳輸車輛運行數據到大數據平臺,將電機車在隧道中的位置、車速、到達時間等信息實時推送給盾構司機和管理人員,并對超速、溜車等危險情況進行預警。
據介紹,該設備為大坡度隧道施工的物料運輸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為重慶軌道交通建設增添新動力,高效賦能地下工程安全、低碳、智能發展,對于助力我國地下空間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