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氫能成為了熱門話題。全國多地啟動氫能項目,氫能應用場景逐漸增多。
長沙氫能產業鏈大動作不斷:中聯重科成功交付世界最大氫能源礦用寬體車、三一集團旗下公司將在上海修建首座2000kg級加氫站……
這首先得益于頂層設計的大力支持,《長沙市氫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到2025年全鏈條收入達到150億元,到“十四五”末將長沙打造為國內領先的氫燃料工程機械生產基地……
長沙“氫”風陣陣,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的氫能源發展開始朝新賽道邁進。
長沙氫能產業春潮涌動
即將過去的一季度,長沙氫產業發展可圈可點,特別是作為工程機械龍頭的三一、中聯等企業,更是在這方面動作頻頻。
3月13日,三一集團旗下三一氫能有限公司與廣泰氫能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上海修建首座2000kg級加氫站,這是三一加氫站整體解決方案的首次商業化落地。
3年前,全球首臺氫燃料電池攪拌車和三一首臺氫燃料電池自卸車下線,標志著三一正式邁入“氫時代”;2022年,三一在長沙建成湖南首座制氫加氫一體站,成功布局氫能的“綠色制取—儲運—加注裝備”全產業鏈。
“三一計劃用5年時間,發展成為國內最大、全球領先的氫能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三一氫能總經理饒洪宇表示,未來,三一氫能將專注核心能力提升,實現全生態產業鏈閉環,助力中國雙碳目標實現。
而中聯重科礦山機械也在今年一季度成功交付世界最大氫能源礦用寬體車——ZT125FCEV氫能源礦卡,開啟綠色發展新篇章。該車搭載兩臺高性能氫燃料電池,工程化和成熟度高,最高效率達到65%,氫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可顯著降低車輛的運營成本。
“此次氫能源礦卡的研發和交付成功,將有力推動新一代礦山的綠色化、智慧化建設,助力行業環保、節能、智能、高效走向極致?!敝新撝乜葡嚓P負責人表示,作為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的中聯重科,近年在新能源零部件領域投入了可觀的力量,目前該公司已實現新能源相關產業鏈全鏈條打通,尤其是氫能方面的布局,既是面向行業,同時也是跨出行業,打通整個產業鏈。
3月18日,省內10多家氫能生產企業的負責人齊聚三一集團,圍繞氫能產業鏈的制、儲、運、加、用等環節發展深入探討,互相交流。
“大家一致的感覺是,氫能產業的春天真正來了。”湖南省電池行業協會氫能分會暨長株潭氫能技術創新聯合體秘書長王宏偉說。
全鏈到2025年營收150億元
三一、中聯在氫能源方向的新舉措,與不久前公布的《長沙市氫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高度吻合。
“立足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工程機械頭部企業氫能板塊,加快產業強鏈布局,支持積極向氫能拓展的工程機械企業良性發展,構建氫燃料工程機械制造產業園。到‘十四五’末,將長沙打造為國內領先的氫燃料工程機械生產基地?!边@是《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的內容之一。
此外,作為全面銜接國家和省級氫能領域發展規劃的《行動方案》,對長沙氫能產業未來3年發展制定了清晰可行路線圖:到2025年,全產業鏈年營業收入達到150億元,氫能產業及相關企業達到50家以上,到2030年形成5至10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氫能企業。
為解決產業起步階段的市場問題,《行動方案》明確率先突破物流、環衛、公交、渣土運輸等領域重載氫燃料電池汽車規?;瘧?,探索開展港口、園區和工業領域氫能替換示范應用,到2025年,力爭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量達到300輛,建成加氫站5座。
多城市共建“城際氫能走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行動方案》提出,長沙將聯合岳陽、株洲等城市共建“城際氫能走廊”,建成湖南第一條“氫能城際交通專線”和“湖南氫能物流網”。
作為資深專業人士,擔任過2022年湖南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及株洲市氫能產業規劃評審專家的王宏偉,對此贊賞有加。他進而建議,隨著氫能產業的熱度再次升級,長沙與省內城市一起,打造“3+5”(即長沙、株洲、湘潭+岳陽、衡陽、常德、益陽、婁底)氫能示范城市群,以降低各城市氫能示范投入,增強示范效應。
其實,毗鄰長沙的株洲、岳陽,在氫能發展方面起步較早。洞庭湖畔的中石化巴陵公司是我國最早的一批煤制氣企業,年產氫氣達10萬噸。目前岳陽正與中車西安車輛有限公司合作,在壓力容器類鐵路罐車等設計、制造和維修方面進行探索,發展遠距離罐裝運氫業務。
而株洲發展氫能產業,主優勢還在軌道交通、新能源等主機、整車企業。中車電動氫能大巴已相繼服務博鰲亞洲論壇、東盟博覽會、第十三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等多種大型會議,公交車在重慶、寧波等城市投入運營。株洲的相關產品開始走出國門——去年7月,馬來西亞古晉市經過國際招標,擬建設的兩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確定選用中車株洲所研發、制造的智軌電車。該項目共計2條線路,線路合計全長52公里,共簽訂氫能源智軌列車38列。
“各市聯手,優勢互補,為氫能產業打造出成熟的應用場景,才能使產業實現真正高質量發展?!蓖鹾陚フf。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