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在經歷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第三次能源革命,各國政府對于應對氣候變化、“碳中和”已經形成高度共識。隨著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進程不斷加速,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各項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全球已經有 120 多個國家宣布了碳中和時間表。利用可再生電力電解水產生的綠色氫氣,真正做到在生產和消耗過程的二氧化碳零產生、零排放。
氫能源作為儲量豐富且易于獲取的可再生能源,歷年來得到了各政府的關注。氫能具有清潔低碳屬性和跨界應用的潛力,可以廣泛應用在交通、工業等領域,比如說燃料電池的車輛,還有氫能的冶金,同時也是高耗能和高排放行業的優質替代能源。
氫能行業目前所處的階段,還沒有到達行業生命周期的幼生期,尚且處于從商業示范期向行業生命周期過度的導入期。
各國在推動氫能行業發展的思路上也不盡相同,中國支持氫燃料電池客車、貨車、專用車等商用車優先發展起來,帶動氫燃料電池上下游產業鏈擴大規模、降低成本、提高技術;同步加快加氫站建設速度。同時無形中對降低氫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成本提出了迫切要求,提高氫氣制運儲加技術、壯大市場規模以達成氫氣價格下降的目的,是在強制按下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快進鍵后保證行業能夠健康運轉的卡點。
我們國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鋰電池和氫燃料電池這兩條路線是并行的。不同的是,鋰電池在乘用車這個細分市場發展速度更快,特別是這3年內,鋰電池乘用車迎來爆發期,滲透率從5% 蹭蹭向30%飛奔,相對來說鋰電池商用車的滲透就慢了很多,并沒有隨著乘用車一起爆發。這也給氫燃料電池汽車留了更多的成長空間,都說現在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就是10年前的鋰電池汽車,但是氫車的發展有鋰電池汽車一路走過來的經驗,能少走很多彎路,至少政策層面來說,未來一定推行得更順利。
就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各細分市場來說,目前我們在氫燃料電池系統、電堆方面的推進上是最快的,電堆的兩大核心部件 ——膜電極和雙極板,業已完成國產化;但是膜電極的三大核心零部件——質子擴散層、氣體擴散層和催化劑,國產氣體擴散層和催化劑在技術和材料層面都沒有達到批量生產供應的條件,質子擴散層國產進度相對快一些,但是也僅僅是小批量裝堆的水平。在電解水制氫設備、高壓氣態和液氫儲運技術以及儲氫瓶、還有加氫站壓縮機等領域,我們的發展沒有那么順利,國產化推進相對緩慢,是這兩三年發展氫能行業卡脖子的關鍵節點。
盡管前路荊棘遍布,但是有政策強力支持在前拽,還有氫能終極清潔能源招牌在后推,布局氫能行業的誘惑無疑是巨大的,各省市政府都爭相打造“中國氫谷”,業內正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錦繡之景。蹣跚前行的氫能行業,未來可期。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