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已至,北方大地供暖季正式開始。近日,北京、天津等多地陸續開始試供暖。說起供暖,相信大家依舊會對之前因供暖而來的霧霾心有余悸。如今大部分地區雖已改為天然氣供暖,但天然氣燃燒依然會產生一定量的碳排放。
我國供熱領域面臨能源結構調整及嚴峻的環境污染等問題。氫能作為高效清潔的二次能源,具有燃燒熱值高、燃燒產物無污染、覆蓋供暖面積更大的特點,未來將成為替代天然氣供暖的不二選擇。
中氫源安與華東理工大學合作開發的有機液儲運氫技術,突破氫能儲運危化品屬性的制約瓶頸,使氫能得以成為理想的儲能介質,助力消納大量可再生能源,不僅可以實現可再生能源豐富地區自身的供熱、工業、交通等領域的供能,還能使可再生能源豐富地區真正實現能源外銷,創造經濟產值。
關乎能源安全的儲能介質
通過使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制造的氫氣被稱為綠氫,不僅燃燒產物絕對清潔,其生產過程也完全沒有碳排放,氫能被視為“21世紀終極能源”。對于構建低碳高效現代能源體系來說,氫能更大的價值在于,它是一種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儲能介質。
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的間歇性特點,導致其不能長時間持續、穩定地輸出電能。受制于電網消納能力,經常會出現“棄能”現象。近幾年,隨著極端天氣的日益頻繁出現,讓人們對可再生能源供電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儲能就成為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將可再生能源發電儲存起來,在需要時釋放,以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持續、穩定的電能輸出,提高電網接納間歇式可再生能源的能力。氫作為一種重要的二次能源,可以通過電解水獲得,氫作為儲能介質具有能量密度高、補能速度快、低溫適應好等優勢,非常適合長時間儲能,從而解決風能、光伏發電所遇到的時段、季度、地域不平衡等問題,實現傳統電網無法實現的大規模、跨季節、跨時段、跨地域的儲能,將成為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利器。
作為極具潛力的新型大規模儲能技術,氫能不僅適用于大規模儲能和長周期能量調節,還可以在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削峰填谷等多類型能源互聯、搭建微電網等方面實現能源資源的靈活利用。
氫能產業有望迎來爆發期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在2030年碳達峰愿景下,我國氫氣年需求量預期達到3715萬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為5%。到2050年,氫氣年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氫能在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超過10%。
隨著我國“雙碳”政策的逐漸落地,“綠電綠證”、“谷電制氫”等政策的推出,配合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等技術的逐漸進步,可有效解決制氫成本高和綠色生產的問題。
西電東輸、南水北調,多少個浩大的工程都只是為了實現資源、能源的分配調用。氫能上游來源是可再生能源,我國可再生能源豐富,風光發電潛力巨大,足以支撐我國氫能產業發展。
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的成本之外,氫氣的儲存、運輸同樣也要占據很大一部分成本。以光伏發電制氫、20MPa高壓管束車方式運氫的主流方式來計算,氫能從源頭到應用的使用成本將高達五六十元每千克,這將近氫能大規模商用的經濟性臨界點價格的兩倍,因此氫能供暖還不足以成為現實。
隨著技術的進步與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氫能價格進入下行通道,氫能供暖也逐漸成為可能。占據氫能成本大頭的氫能儲運,看似固若金湯,但也已被中氫源安攻破。
中氫源安有機液儲運氫技術,通過質量儲氫密度達5.5%,體積儲氫密度達55kg/m3,實現了氫能儲運的非危化品屬性,安全高效。同時,有機液在儲氫、儲運、放氫過程中損耗極低,可循環使用,大幅降低了能源成本。
隨著氫能價格進入下行通道,雙碳“政策”的逐漸落地,氫能供暖或在不遠的將來走進千家萬戶,氫能也有望迎來爆發期。中氫源安以創新氫能安全儲運的方式探尋氫能供暖模式,促使能源供應端有效融合,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驅動下,中氫源安憑借技術創新引領行業發展,力爭在新一輪能源轉化過程中突出重圍;亦細嗅薔薇,關注萬民生計,以技術創新立身,大幅降低能源價格,促進能源變革和經濟轉型,為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能源體系作出積極貢獻!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