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合資公司是企業間資源整合與優化的常見方式,當前氫能產業處于發展初期,企業更需要具備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的能力,以順利度過市場變化帶來的各種考驗。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新成立的氫能公司已達13家(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存在遺漏可能),產業鏈迎來了成立合資公司的熱潮。
從合資公司業務范圍來看,13家氫能合資公司中,其中7家公司的業務定位集中在燃料電池汽車電堆及關鍵部件研發制造及整車銷售領域,占比達53.85%;4家業務范圍定位在氫能制、儲、運、加等上游方面;2家經營范圍覆蓋氫能的制儲運加及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銷售等全產業鏈。
從合資公司背后的勢力組合來看,大致可分為氫能企業間的資源互補式聯合,跨界企業快速入局式聯合,以及擁抱當地資本實現版圖擴張、項目擴產式聯合三大類,詳情如下:
氫能企業間的資源互補式聯合
成立合資公司已然成為氫能企業之間資源整合的典型方式,這對推動行業快速發展有重要意義。上述梳理的13家合資公司中,就有5家是氫能實力企業“連橫”下的產物。
以美錦能源為例,其分別在5月、6月與氫璞創能等成立了北京璞錦科技有限公司、與昇輝新能源合資成立了佛山市昇美新能源有限公司,精準發力燃料電池上下游產業鏈及氫車運營領域,強化其氫能發展“五個一”戰略。對于氫璞創能、昇輝新能源來說,與資源實力強大的美錦能源合作也能夠發揮自身長處。
玉柴是中國產品型譜最齊全、應用領域最廣的內燃機制造基地,目前已經推出多款燃料電池系統,與發力氫車運營的北京興順達合資成立北京玉柴興順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將有助于其加速開發燃料電池系統,并進行市場推廣;而威孚高科與博世斥5億巨資擬成立的無錫威孚氫燃料電池技術有限公司,也實現了核心零部件和燃料電池的強強聯合。
氫能領域,以國富氫能、質子動力在5月合資成立的寧夏國富質子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北京質子動力聚焦高溫電解制氫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而國富氫能作為國內氫能裝備頭部企業之一,氫能布局逐步向制氫端延申,合資公司促成的資源整合完美契合雙方的發展需求。
跨界企業快速入局式聯合
氫能產業成為新的發展風口,這對手握強大資金和產業鏈資源的上市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片待開發的“藍?!?。這些上市企業選擇聯合合作伙伴成立氫能合資公司,一是可以聯合更多合作伙伴抵御市場風險,二是可以群策群力,加速氫能產業發展的步伐。
具體到合作伙伴的選擇上,大致可劃分為兩類:
第一類,跨界企業與產業鏈內的氫能企業合作。洪濤股份(002325)與凱豪達氫能合資成立的凱豪達洪濤氫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金山能源 ( 00663.HK )與一派氫能成立的內蒙古一派氫電新能源有限公司,富瑞特裝(300328)與上海滬瑞超科技成立的上海富瑞氫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都屬于這種組合模式。
第二類,跨界能源企業之間的組合,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的傳統能源企業與風電光伏等的新能源企業。對于傳統能源企業來說,發展氫能等新能源產業對于實現自身產業升級具有積極意義,而對于風電光伏等能源企業,氫能在儲能、發電和下游應用等方面的廣闊市場空間也極具吸引力。以這種組合形式成立的合資公司也常具備資金實力雄厚,專注發力氫能上游的特點。
如河北建投集團、新天綠能(600956)、建投能源(000600)、 國清能源等合資成立的河北建投中航塞罕綠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皖天然氣(603689)和銅陵交投成立的皖能交投(銅陵)綜合能源有限公司,億利潔能(600277)和三峽鄂爾多斯成立的武威新騰格里生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擁抱當地資本實現版圖擴張、項目擴產式聯合
這類合資公司的成立多伴隨著氫能企業明確的版圖擴張、項目投產意圖。如雄韜股份(002733)與三家企業在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設立的廣東云韜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出資方中,廣州白云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廣州市白云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全資控股子公司,雄韜股份通過聯合當地政府資本的形式成立燃料電池子公司,將有助于其氫能版圖的擴大,以及后續當地市場訂單的獲得。
而泛亞微透(688386)與各大民營資本成立江蘇源氫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目的也十分明確,該合資公司主要負責投資建設ePTFE功能膜和氫燃料電池工程技術研究院以及150萬平方米氫質子交換膜產業化項目。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