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客車展獲悉,近日,安徽合肥經開區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在三元大容量電芯的高能量電池系統開發中取得進展。在整包熱失控試驗中,在觸發單顆電芯熱失控2s內即報警開啟液冷循環,1h內不起火、不爆炸,未擴散至其他電芯,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不斷增加,市場滲透率逐漸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安徽省“首位產業”,全面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當前,在合肥正圍繞“龍頭項目-產業鏈-產業基地-產業生態”的發展思路,加速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重要的產業聚集地之一。
蔚來汽車合肥先進制造基地。
克服動力電池安全之憂
續航和安全是消費者購置新能源車輛的主要考量因素,這一考量也轉化成新能源車企、動力電池企業專注于提升安全性和續航的“養分”。
動力電池的安全是個系統性工程,三元大容量電芯整包方案的安全性問題是業內尚未完全突破的難點之一。
在三元大容量電芯CTP(Cell To Pack)高能量動力電池系統的開發中,位于合肥經開區的華霆(合肥)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華霆動力)有了新的研發成果。“我們使用了電芯大面積液冷液熱的熱管理系統方案,使電芯處于20℃~45℃的最佳工作溫度區間,同時有效控制電芯間的溫差。”華霆動力相關負責人介紹,溫差越小,則動力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充放電性能會更優。
提高三元大容量電芯整包安全性能的背后,是華霆動力在三元體系電芯系統解決方案的持續深耕。2015年以來,該企業在國內率先推出NCM三元動力電池系統、NCA三元動力電池系統、NCM811動力電池系統和NCA21700動力電池系統,“華霆動力不僅是國內第一家將三元鋰離子電池應用到純電動乘用車的公司,也是第一家成功研發并批量應用液冷技術到純電動乘用車的公司。”該負責人表示。
提起安徽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華霆動力可以說是最早一批產業鏈企業之一。
2009年,留美博士周鵬回到合肥,并于2010年創立華霆動力。彼時,由江淮汽車主導的國產純電動汽車正在全力研發第一代iEV車型,專注電池生產及系統技術研發突破的兩家企業分別是華霆動力和國軒高科。
13年后,周鵬所創立的企業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并在去年迎來了第100萬臺動力電池總成的下線。
合肥經開區保隆科技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空氣懸架系統。
國產空氣懸架填補空白
上海保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簡稱“保隆科技”)位于合肥經開區的研發生產基地里,擺放著企業自主研發的汽車空氣懸架系統,可根據駕駛環境自動控制車身高度、車身傾斜度、調整減震阻力,從而提升車輛的操控性和舒適性。蔚來汽車各系車型上,就搭載了這種國產自研的空氣懸架系統。
此前,這個系統主要由國外供應商生產,用在很多高端車型上。而保隆科技開發出的這套系統,讓更多國產企業也能配備上智能化的系統。空氣懸架系統結構復雜,需要將空氣彈簧、減震器、傳感器等數百個部件組裝起來,并實現智能化聯動。
據了解,保隆科技是我國最早一批走向世界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擁有國內首條一流的智能電控減震器全自動產品組裝線,為國際領先的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SACHS、安道拓配套袖式空氣彈簧,為上海科曼、中國公路等國內一流空氣懸架公司供應客車膜式空氣彈簧,為國際著名掛車懸架供應商SAF-Holland供應掛車懸架空氣彈簧,乘用車空氣彈簧已通過數個客戶的道路試驗并小批量裝車,產品達到同類國外先進產品的性能水平,可實現進口件國產化替代。
合肥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優勢
如今,人們對位于蔚來汽車和大眾汽車(安徽)公司耳熟能詳,蔚來智能網聯汽車推出的多系車型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大眾汽車(安徽)首款車型也接近量產上市。當前,合肥正圍繞“龍頭項目—產業鏈—產業基地—產業生態”的發展思路,加速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重要的產業聚集地之一。
以合肥經開區為例,這里已形成了集成電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三大戰新產業“三箭齊發”之勢。記者了解到,該區已集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76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2022年合肥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4.8萬臺,同比增長50%;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產值504.2億元,同比增長56.5%。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