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新能源車輛如何兼顧清涼舒適與綠色節能?榮獲“天津市勞動模范”、“天津市技術能手”稱號的30路公交駕駛員李雙喜,憑借精湛技藝與豐富經驗,成為公司公認的“節能達人”。他不僅將公交車開得安全平穩,更在日常運營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能源車夏季節電妙招,并將這些實用技巧分享出來,為廣大市民駕馭新能源車清涼度夏提供貼心指南。
提前遠程開空調
避免“上車桑拿”
遠程啟動是法寶:李雙喜建議,在出發前10~15分鐘,利用車輛App遠程啟動空調并調至中低檔位(如24℃~26℃)。“這樣既能避免上車時的酷熱煎熬,又能防止空調初始階段全功率運轉造成的高能耗。”讓愛車提前進入舒適狀態。
巧開車窗促對流:遠程啟動空調的同時,可先降下部分車窗(約5~10秒),加速排出車內積聚的熱空氣。待空調運行幾分鐘、冷風穩定送出后再完全關閉車窗,降溫效率更高。
善用自動空調模式
舒適節能兩不誤
溫度設定忌“貪涼”,李雙喜強調,“空調溫度過低是能耗‘大戶’。”將空調溫度設定在合理范圍(建議24℃~26℃)最為經濟。每調低1℃,能耗可能顯著增加。善用自動空調模式,讓系統智能調節風量與溫度。
內循環模式效率高,車內溫度降至舒適區間后,及時切換至內循環模式。“這能有效阻止外部高溫空氣持續涌入,減輕空調制冷負擔。”但需注意適時切回外循環,保持空氣清新。
風向調節有技巧,將空調出風口向上調整,利用冷空氣下沉特性促進車內空氣自然循環,提升整體制冷效果,避免冷風直吹身體。
善用座椅通風,若車輛配備座椅通風功能,可適度開啟作為輔助。相比大幅降低空調溫度,體感舒適度類似,但整體能耗更低。
駕駛習慣是關鍵
“柔”字訣里藏真章
平穩起步緩加速,李雙喜結合多年公交駕駛經驗表示:“新能源車對急加速、急減速尤為敏感,瞬間能耗飆升。”保持平穩起步和柔和加速,充分利用電機高效工作區間,是節能的核心。
預見性駕駛省電多,提前觀察路況,預判紅燈、擁堵或彎道,盡量通過松油門滑行(利用動能回收系統)來減速,減少不必要的機械剎車,將更多行駛動能轉化為電能儲存。
合理控速,在安全及法規允許下,保持經濟時速行駛(通常在60~80km/h區間,具體參考車型說明)。高速行駛時風阻能耗劇增。
充電選擇氣溫較低時段
檢查胎壓保障高效運行
避開高溫時段充電,李雙喜提醒,“烈日暴曬下充電,電池溫度高,不僅充電效率可能下降,長期如此也可能影響電池健康。”盡量選擇清晨、傍晚或夜間等氣溫較低時段充電。
定期檢查輪胎胎壓,確保輪胎氣壓處于廠家推薦值。胎壓不足會顯著增加滾動阻力,導致能耗上升。
減少非必要負載,及時清理車內不必要的重物,減輕車輛負擔,降低行駛能耗。
李雙喜表示:“節能環保是新能源車的優勢,這些駕駛中的技巧源于日常工作的點滴積累,希望能幫助市民朋友在享受清涼的同時,也能讓愛車更高效、更持久。”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