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10時左右,伴隨著地鐵2號線與201路電車從海之韻站同步發車,2025大連公共交通讀書節重點活動”軌道上的圖書漂流”正式出發。400本精心包裝的圖書盲盒隨車流動,讓市民在通勤路上邂逅書香,以”移動的圖書館”點亮城市閱讀之光。
車廂變書房:盲盒驚喜點燃閱讀熱情?
在地鐵2號線海之韻站車廂內,工作人員將印有”書香大連”標識的圖書盲盒整齊的擺放在座位上,乘客上車后可自由取閱。“我拆開是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正適合春日閱讀!”上班族李女士驚喜地表示,通勤時間常刷手機,這次偶遇盲盒讓她重拾紙質書的美好。在201路復古電車上,退休教師張先生翻閱到《大連老建筑》感慨:”電車叮當聲里讀城市故事,別有一番韻味。”
此次漂流活動倡導”取一讀一,閱后歸還”的共享模式,為鼓勵圖書循環流轉,特別設計“漂流”規則:乘客可免費帶走書籍,閱讀后前往興工街文化驛站歸還,即可獲贈精美禮品。由文產集團和沙河口區圖書館捐贈的書籍涵蓋文學經典、城市人文、兒童讀物等類別,交通集團前期也向市民征集圖書百余本,部分書籍還能看到由市民手寫推薦語。
一頁書一站路:讓閱讀成為市民”第三空間”?
“通勤不僅是物理位移,更可成為精神滋養的時空。”特意前來參加活動的的王先生說道。“我從2018年開始關注圖書漂流活動一直到現在,從上車能拿起一本書閱讀,那整個旅途就變得很有意義。”活動通過軌道交通這一城市動脈,將碎片化時間轉化為閱讀場景,既延續了全民讀書節”書香大連”的品牌內涵,也創新了公共文化服務形式。
“軌道閱讀”巧妙利用城市通勤場景,通過低門檻、趣味性的參與方式,讓紙質閱讀重回大眾生活。市民王女士帶著女兒體驗后表示:”孩子主動放下平板電腦,和我共讀《海底兩萬里》,這樣的親子時光特別珍貴。”
?賦能城市文化:開拓交通閱讀新場景
去年交通集團采用百年電車和地鐵列車雙場景,今年再次突破,首次聯合政、企、校又一次拓寬閱讀場景。在地鐵興工街文化驛站打造全新“圖書漂流角”,上刊好書名言金句燈箱,除了營造車站閱讀氛圍之外,主要還是為乘客提供了一個在地鐵車站內感受沉浸式閱讀空間,讓大家在通勤途中盡享”隨取隨讀”的便捷。據悉,此次讀書漂流將持續一個月,文化驛站也將定期開展“圖書借閱”活動,歡迎市民乘客前去參加。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