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十年來,“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建設、成效顯著,基本形成了連接首都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濱海機場三大機場,連接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兩翼”,覆蓋京津冀節點城市的軌道交通骨干網絡。
“十年來,三地協同發展的豐碩成果,既得益于軌道交通的率先突破,也對軌道交通完善提出了更高需求。”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工商聯第十三屆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孟憲明說,軌道交通只有連接成網,才能產生最大效益。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工商聯第十三屆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孟憲明(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孟憲明稱,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的背景下,三地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人員往來更加密切,僅廊坊市每日進京通勤人員就有35萬人左右。目前,部分人員流動仍較多選擇機動車出行,既不利于緩解北京中心城區交通壓力,也不利于改善京津冀區域環境質量。
他建議,進一步發揮京津冀軌道交通密集的優勢,加快建設城際鐵路聯絡線廊坊至亦莊段等重點工程,并啟用和建設京津城際亦莊站、永樂店站等配套支點工程,有效覆蓋區域出行人群,便于人員分流。同時,為提升樞紐節點的互通效率,建議加強城際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主體之間的協作,解決運營數據互通、安檢互信等問題,推動實現“一票制”換乘,提高樞紐換乘效率和質量。
“圍繞京滬高鐵、京津城際、京唐城際、京雄城際等線路,加強科學調度,深挖運力潛能,讓軌道交通成為人員出行、商務活動的首選方式和主要載體。”孟憲明介紹,以廊坊市區與北京的通勤為例,初步統計,京滬高鐵目前早班(10:00前)至北京南站13列,經停廊坊站8列;晚班(17:00后)北京南站發車35列,經停廊坊站11列,建議可深入挖掘線路運能潛力,提升整體網絡效能,為京津冀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條件,滿足周邊區域群眾的出行需求。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