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81名個人獲頒獎章和證書,50個團隊獲頒獎牌。除了獲獎者和獲獎團隊本身,“國家卓越工程師”獎章也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這金光閃閃的獎章,藏著哪些奧秘?代表著哪些具體含義?下面就讓我們來一一解密吧!
“國家卓越工程師”獎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師領域的最高榮譽,獲得這個獎章是根本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榮譽。
獎章章體通徑為60mm,材質為銀鍍金,重量約115g。
獎章章體整體是個國徽的形狀,中間則是經典的五角星與天安門元素,象征國家級榮譽。外圍的旗幟寓意獲獎者的模范引領,在黨的領導下,為實現理想永遠奮斗。
獎章正面和背面圖示:
獎章中的工程技術元素選取的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技術成果,如高速鐵路、5G、港珠澳大橋、雜交水稻等,象征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生的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
獎章外緣的光芒象征工程師的卓越功勛和無尚榮譽。
“國家卓越工程師”獎章采用了大家都很熟悉的紅黃配色,整個色調端正典雅。
與其他國家勛章相比,“國家卓越工程師”獎章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用到寶石,改用琺瑯工藝使得金飾有鮮艷的色彩,例如徽章的底色和五角星的填充色,色彩絢麗而不夸張,平整但有較高的飽和度和光澤。
作為國家最高級別的榮譽象征,本次獎章在設計過程中,融入了多種不同的中國元素和工藝,“中國制造”匠心獨具。
如果再仔細觀察一下的話,就會發現更多的小細節,例如云雷紋的使用,有著綿延不絕和生生不息之意,也更加形象地展現了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樣的設計,不僅體現了國家精神和意志,更展現了新時代工程技術領域的新面貌和新形象。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們向“國家卓越工程師”和“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致以最高禮贊,就是對自主創新和自立自強的禮贊。
同時,這也是以點帶面、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的應有之義——卓越工程師之“卓越”,代表的不只是我國工程技術領域“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實力,還有“十年磨一劍”的決心、心懷“國之大者”的站位。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