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棗高鐵在國土空間規劃上有建設必要,打造軌道上的城市群、經濟圈,我們需要布局更多的軌道交通。”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稱,濟棗高鐵縱向連接省會經濟圈和魯南經濟圈,對于半島城市群、魯南城鎮帶的發展有積極影響。目前,省會、魯南兩大經濟圈連通的鐵路以京滬高鐵(601816)為主,濟棗高鐵建成后,經濟圈之間又有了快速連接的新通道。
針對有人提出的濟棗高鐵重復建設問題,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滬高速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3.5億人次,京滬線既有鐵路的利用率已處于超飽和狀態,有26%的區段運力利用率達到100%,73%的區段運力利用率達到90%。
今年勞動節、國慶節等節假日期間,京滬高鐵一票難求,出行繁忙,山東省內大量游客集中,濟南到曲阜段積壓嚴重。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濟南市內四個主要火車站鐵路總客運量421萬人,其中多半來自于京滬線。除假期外,平常工作日也能在京滬線上看到滿滿登登的客流(部分時間段)。“濟棗高鐵能緩解京滬線出行壓力,分流一部分客流,讓出行更順暢。”張汝華說。
“省會經濟圈、魯南經濟圈間的高速公路、國省道較多,公路交通的帶動已經到達了一個階段,不能很好地支撐城市間的新發展。”張汝華認為,目前,國家正在推進“公轉鐵”,應引導公路交通量向軌道轉移,高鐵作為軌道交通,帶來的城市空間發展布局更加緊湊,國土空間規劃更加優化。“長期來看,高鐵作為公共交通,運輸成本低,大運量,高強度,讓物流要素更加集中,人才、經濟交流更持續,是一種集約化、綠色化的交通運輸形式。”
濟棗高鐵建設后,如何更好地發揮價值,避免資源浪費?張汝華稱,通過政策平衡,可以使部分公路交通量轉移到鐵路上,轉方式、調結構,逐步培育濟棗高鐵客流。
此外,張汝華認為,濟棗高鐵應重視高鐵客站的選址與經營,以軌道交通引領要素聚集、國土空間規劃。“軌道形成山脈,站點形成山峰,最終形成高原。”張汝華說,以高鐵站為中心,向外輻射,讓更多資源向軌道轉移,站城融合,進行新城開發建設。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