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訊 近日中鐵武漢勘察設計院聲明,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發(fā)文稱的“首創(chuàng)技術”并非首創(chuàng),為中鐵武漢院更早實施運用。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回應澎湃新聞“首創(chuàng)”沒有疑問,不會撤稿。
近日中鐵武漢勘察設計院聲明,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發(fā)文稱的“首創(chuàng)技術”并非首創(chuàng),為中鐵武漢院更早實施運用。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回應澎湃新聞“首創(chuàng)”沒有疑問,不會撤稿。
2018年武漢廣播電視臺發(fā)文稱中鐵武漢院在常青路高架跨鐵路轉體橋“完美轉身”中提到創(chuàng)三項世界記錄
其一,具有極不對稱、極不平衡特點,為世界首例。
轉體段長臂端長91.4米,短臂端長43.8米,兩端橋長相差兩倍多,重量相差3600噸。在極不平衡條件下,傳統(tǒng)的單球鉸牽引式轉體由于要在短臂端施加的配重壓力過大,超出梁體承受能力,為此在長臂端距球鉸中心26.8m的位置布置弧形軌道梁,并設置前支腿支撐于軌道梁上輔助轉體。
其二,首創(chuàng)雙幅橋梁單球鉸整體轉體法。
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雙幅橋采用雙球鉸同步轉體法,雙幅橋梁在墩頂采用橫梁連接成整體,通過設置在橫梁中心處的單個球鉸進行轉體;同時由于橋面寬達51m,在橫梁中心增設了臨時主塔,橫橋向采用斜拉索張拉體系,解決了橫梁的受力問題。
其三,首創(chuàng)“齒條齒輪式”轉體法。
采用輔助前支撐將轉體橋與滾動小車連接,轉體時,由兩臺滾動小車在電動機驅動下沿軌道梁行駛,帶動下方齒輪運轉,通過齒輪齒條轉動帶動滾動小車行走,使轉體梁轉體到位。
相比傳統(tǒng)單球鉸轉體方案,此轉體方案更安全、經濟、高效,解決了場地限制、不平衡轉體等難題,具有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鐵一院文章提到的首創(chuàng):一種承壓狀態(tài)下可拆卸球鉸以及墩頂齒輪驅動轉體技術
為了驗證轉體系統(tǒng)的工作機制,鐵一院橋隧院新技術研發(fā)所利用BIM技術建立全橋精細化三維數(shù)字模型,通過BIM模型進行三維可視化應用和BIM仿真模擬應用。
?
橋梁轉體動畫
并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縮尺比例模型。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ㄗ灾螀^(qū)、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huán)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huán)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qū)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