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在長春主辦的“廣州市軌道交通二號線增購車輛項目評價會”順利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北京、天津、重慶、廣州、深圳、南京、成都等地7位專家組成專家組,對項目進行中國標準地鐵列車標準化率評價。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城交事業部姜朝勇,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宏偉出席會議。
2023年4月23日,協會公布執行《系列化中國標準地鐵列車標準化率評價辦法(試行)》(中城軌〔2023〕28號)(以下簡稱《評價辦法》),并在4月27日青島國際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暨首屆城市軌道交通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向全行業發布,標志著系列化中國標準地鐵列車的評價工作正式啟動。本次評價會作為首次系列化中國標準地鐵列車標準化率評價,為推動中國標準地鐵列車產品平臺及城軌裝備中國標準體系的應用,實現城軌裝備產業規模化和行業規范化,促進城軌交通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5月上旬,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向協會提交了“廣州市軌道交通二號線增購車輛項目”評價申請及自評價報告,經協會專家學術委形式審查通過,組織召開本次專家評價會,針對各項指標的符合性進行審查并出具專家評價意見,后續將形成評價報告。
會上,李宏偉表示,廣州市軌道交通二號線增購車輛項目,由廣州地鐵集團與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在《系列化中國標準地鐵列車研制及試驗項目》的基礎上,結合城市自身的特點研制而成,希望通過專家組的客觀公正評價,實現時速80公里A型標準地鐵的示范落地。
專家組聽取了中車長客股份的專題匯報,審閱了自評報告和相關技術資料,經質詢與討論,按照《評價辦法》中技術標準、頂層技術指標、產品配置、車輛關鍵系統技術指標、車輛技術方案等五方面技術符合性和車輛的成熟性、先進性及自主化程度進行了評價。通過綜合評分,最終評價結論為符合中國標準地鐵列車。
1、車輛限界及輪廓線符合系列化中國標準地鐵列車技術要求,滿足符合性評價的必要條件;
2、車輛設計、制造、試驗環節使用的標準均遵循以國標、行標為主,團標、企標為輔的總體原則,符合標準采用要求;車輛頂層技術指標、關鍵系統技術指標、車輛產品配置、車輛主要技術方案總體上采用了系列化中國標準地鐵列車研制及試驗項目成果;
3、車輛及各系統方案經過了計算分析及試驗驗證;具備各子系統及網軌隧等多專業智能檢測和智能運維功能;首列車安裝了軸承、電磁閥、壓縮機等28項自主攻關部件。
經專家組綜合評價,本項目最終得分89.7分,專家一致認定廣州市軌道交通二號線增購車輛項目為“符合”標準地鐵應用項目。
協會專家學術委委員、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工韋蘇來,天津軌道交通集團原副總經理王毓吉,協會專家學術委委員、深圳地鐵集團副總工程師龍育才,協會專家學術委委員、成都軌道交通集團原總工程師朱開偉,協會專家學術委委員、廣州地鐵集團專家何曄,重慶市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賀觀,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教授級高工郭榮林等專家以及協會專家學術委副秘書長、北京中軌交通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舸,送評單位中車長客公司副總工于青松等30余人出席會議。會議由協會專家學術委技術部主任張少平主持。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