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8日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歷經四年研發,由中國鐵建鐵四院牽頭承擔的《基于北斗導航系統的鐵路及航運領域應用技術研究》成功完成。該研究解決了我國鐵路勘測完全依賴GPS的問題,可實現北斗系統全替代,是我國交通領域探索“中國方案”的一次突破創新。
中國高鐵發展迅猛,在建設及運維過程中,因高鐵線路跨度大、涉及的地質環境復雜,技術人員需要建立大范圍高精度控制網并對鐵路軌道進行精確測量。長期以來,鐵路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運營、變形監測等各個領域涉及導航定位技術的,仍以GPS導航定位技術為主,存在地下空間無信號覆蓋、不夠精準等問題。
據鐵四院勘察院總工程師曹成度介紹,基于北斗導航系統的工程測量主要優勢體現在衛星導航的自主可控。北斗導航技術可以通過地基增強來實現高精度定位,應用的范圍比原來傳統衛星導航更加廣泛。
北斗系統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鐵路勘測向智能化方向轉型。近年來,隨著機載雷達、無人船、傾斜攝影、無人機等新興測繪技術的普及,我國鐵路勘測逐步改變了傳統勘測技術手段單一、測量效率低、質量控制難、數據處理效率低等問題。
鐵四院勘察院測繪三所所長李猛表示,以前鐵路工程勘測,500公里長的道路要分五段,平均每段至少需要50名勘測人員,大約3個月時間才能勘測完成。據估算,通過智能勘測,在初測階段可減少野外勘測人員規模約40%,工期可縮短約30%。
曹成度表示,智能勘測是鐵路勘測行業的一項重大創新,將推動中國鐵路行業技術進步和智能化轉型,提高核心技術競爭力。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