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噴淋、在線監測、移動式霧炮機、自動紅外感應式車輛沖洗平臺、封閉作業倉……五大利器精準降塵。
為響應碳達峰、碳中和“1+N”國家政策體系,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總承包項目深度運用綠色施工技術,全面推進揚塵污染防治,實現“六個百分百”和“三個全覆蓋”。
天幕系統
綠色施工 “天幕系統”助力揚塵防治
合肥市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工程西起松林路站,終點天津路站,全長約18.85 km,均為地下線,設車站15座,合同工期為49個月,合同額52.49億元。本項目地處繁華地段,具有“三大”綠化遷移量大、工程協調量大、工程規模大,“五多”換乘站點多、施工接口多、遷改管線多、交通疏解期數多,“兩高”文明施工要求高、沉降控制要求高的特點。
項目部進場之初就確定了“敏捷地鐵、綠色地鐵、品質地鐵”的管理目標,全面實施綠色工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全員揚塵防治責任體系。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結合合肥市揚塵治理相關要求,編制并下發綠色施工管理辦法和揚塵治理施工方案。通過綠色施工管理,確保“黃山杯”、爭創“魯班獎”等創優目標。
技術引領、方案先行。項目部嚴格落實揚塵治理施工措施,充分考慮綠色施工及揚塵防治的總體要求,在施工前編制針對性的揚塵治理施工方案。每日作業前以班前會形式對作業人員進行揚塵防治交底,增強施工人員環保意識,確保各項揚塵防治措施有效實施。
為助推綠色施工,項目研發了一種揚塵防治天幕系統。項目現場利用基坑冠梁及砼支撐,因地制宜地在上方設置了揚塵防治天幕系統,通過設置的滑輪牽引繩裝置,可對防塵網進行收放,實現對基坑全面覆蓋。項目全線各站點施工現場出入口、場內主要道路、材料堆放場地和加工場均采用混凝土進行全硬化處理,排水暢通。
自動噴淋、在線監測……五大利器精準降塵
揚塵污染防控直接影響大氣顆粒物濃度,事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直觀感受。為此,項目所有站點全面采用自動噴淋系統的環保式圍擋進行全封閉,為施工提供綠色環境。圍擋頂部噴淋采用霧化式噴頭,在大大節約水資源的同時,有效抑制揚塵擴散。
目前,工地現場已全部配備了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基于物聯網及人工智能技術,將傳感器監測的數據PM2.5、PM10、噪聲等實時采集傳輸,并展示在現場LED屏、移動端。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實時準確,抑塵行動有的放矢,當數值達到警戒值時,現場將啟動相應級別的抑塵措施。
工地大門處還設置了自動紅外感應式車輛沖洗平臺,配合設置的“三級沉淀池”能夠實現水資源重復利用,防止污水直排;大門口還鋪設防塵地毯,防止造成二次揚塵污染。門口還配備了高壓水槍,對出場車輛進行無死角沖洗。
同時,項目現場采用移動式霧炮機點對點精準消塵,有效強化了項目及周邊環境的揚塵污染控制。灑水車和霧炮機互相配合,做到軌道工地抑塵無死角。噴射混凝土的拌合料倉、下料倉等采用全封閉管理。對可能產生揚塵污染的工序進行封閉化作業管理,有效防止粉塵向外擴散,實現內部消化。
天津路站主體結構封頂
裸土全覆蓋實現100%。項目現場對裸露地面采用防塵網100%無死角覆蓋,對長時間不作業區域進行綠化處理,確保“黃土不見天”。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實現100%。現場使用新型環保綠色渣土運輸車,運輸嚴格采取密閉措施,確保車輛密封、裝載均衡,有效保證工地渣土不被帶到市政道路上。鋼筋集中加工實現100%。鋼筋集中加工中心內采用不起塵環氧地坪,按工能分區劃分,流水作業;并配置有電焊機煙霧收集處理裝置,有效防止了電焊煙霧等大氣污染顆粒物的產生。
“傳承紅色基因、積蓄藍色力量、推動綠色發展。”合肥市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合肥市軌道交通7號線將始終以“拓展幸福空間”為使命,秉承“品質保障、價值創造”的核心價值觀和“誠信、創新、超越、共贏”的企業精神,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