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3年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車暨江蘇省專利(成果)拍賣季綠色雙碳專場傳來消息,國內氫能龍頭鴻達興業旗下全資子公司金材科技,歷時25個月自主研發質子交換膜,一舉解決了這一領域的卡脖子難題,該項技術并獲得江蘇省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科技計劃項目資金支持。
因此,“質子交換膜”被譽為氫能產業的“芯片”,是汽車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隔離氫氣和氧氣并傳遞質子,是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和燃料電池領域的關鍵原材料之一。質子交換膜制備工藝復雜,長期被戈爾、科慕等美國和日本的少數廠家壟斷,國外企業在質子交換膜市場占據著主導地位。對于目前國內的企業來說,質子交換膜的難點主要在于生產周期長、工藝復雜、生產成本高,要突破這些壁壘,國內質子交換膜企業持續在發力。
作為國產質子膜供應商的金材科技,創新性地引入多項自主創新技術及成果,填補氫燃料電池的多項技術空白,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大大縮小與國外先進產品的差距,具有很好的產業化前景。
謝四海介紹,目前質子交換膜進口的主流競爭對手價格是2000元1平方米,質子交換膜生產技術大批實現國產化后,預計能做到600元1平方米左右,這樣能大幅降低氫燃料電池的成本。項目量產后,預計可以減少膜材料使用量20%以上,節省成本30%以上,大大降低能源和原料損耗。同樣,對于氫能源汽車來說,通過大規模國產化的質子交換膜,能讓每一臺氫燃料汽車的核心部件電池成本降低2.8萬元。
金材科技相關技術負責人表示,氫燃料電池系統作為氫能源汽車的心臟,占氫能源汽車生產成本60%以上,而電堆成本在電池系統中的占比同樣超過60%。在電堆組成成本方面,質子交換膜成本占比16%。
相關專家認為,此次國內企業突破質子交換膜卡脖子技術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進口質子膜供應不穩定、價格高等問題,對于綠氫產業發展也有促進作用。相關市場機構預測,到2030年質子交換膜需求量約2640萬平米,市場空間可達132億元,按照10%用到本項目的質子交換膜計算,將有產值12億元。
同樣,質子交換膜的國產自主研發后,將進一步完善我國氫能產業鏈。此前,鴻達興業已在氫氣的制取、儲存、運輸及加注等上游全產業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擁有氣態、液態、固態儲氫三種技術。此次旗下子公司金材科技發布質子交換膜技術后,不僅增強企業的韌性,也將助力我國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