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快西咸新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氫能產業規模和競爭力,建設高質量氫能產業生態圈,近日,新區出臺《西咸新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文如下。
為進一步加快西咸新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要素集聚、強化企業培育、提升科技創新、擴大示范應用、優化產業環境,提升氫能產業規模和競爭力,建設高質量氫能產業生態圈,根據《陜西省關于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的實施意見》(陜政辦發〔2021〕15號)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陜西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陜西省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要求,從西咸新區實際出發,依托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要素條件,特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推動產業鏈發展壯大
(一)支持氫能企業落戶新區
對于在新區落戶的氫燃料電池生產企業,按照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0%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的一次性支持。對在新區落戶的制儲運氫能裝備生產企業,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5%給予最高不超過800萬元的一次性支持。對在新區落戶的氫能關鍵零部件及配套企業,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5%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一次性支持。
(二)支持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
對新區范圍內企業生產的氫燃料電池系統,根據其當年銷售訂單按照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分別給予1000元/千瓦(配套銷售給區內企業)和500元/千瓦(配套銷售給新區以外企業)的資金支持,每家企業年度支持金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期限3年。
(三)支持培育氫能產業鏈企業
對于新區氫能產業鏈企業采購區內其他企業生產的氫能相關產品的,按照產品采購額的10%給予支持,每家企業年度支持金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期限3年。
對于新落戶的氫能產業鏈企業,連續12個月內累計銷售額達1000萬元(含)以上的,按照氫能相關產品年銷售額的3%給予支持,每家企業年度支持金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期限3年。
二、提高產業創新水平
(一)支持布局氫能產業創新平臺
對于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或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在新區設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氫能相關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孵化器等氫能產業創新平臺,按設備投資的30%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支持。在新區登記入庫且運營滿1年以上,經評定,給予每年不超過200萬元運營支持,期限不超過3年。
(二)支持氫能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對于氫燃料電池企業、氫能裝備制造企業以及配套企業在上年度(或連續12個月)實現項目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按項目技術研發投入的30%給予年度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資金支持,期限3年。
(三)支持氫能科技成果轉化
支持省內外氫能企業聯合,氫能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持有人聯合,以投資(參股)等方式合作創辦科技型企業的,或科技成果持有人自持成果直接創辦科技型企業的,可按照企業研發和生產設備投資額的30%,給予最高400萬的一次性資金支持。
(四)支持氫能核心技術攻關
支持企業圍繞氫能領域積極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創新產品研制,對承擔氫能產業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并獲得經費支持的企業,按照國家撥付資金的30%給予最高300萬元配套資金支持。對獲得重大突破并取得國家發明專利的企業,在該產品形成開票銷售后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期限3年。
三、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一)支持加氫站建設
對新建、擴建、改建加氫站按國內加油(氣)站成熟管理體系流程實施審批,核發燃氣經營許可(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加氫站),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實行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
對新區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加氫站,按照固定資產投資額的30%給予一次性支持,對日加氫能力1000kg以上的加氫站,支持額度最高不超過400萬元,對日加氫能力200kg以上1000kg以下的加氫站,支持額度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二)支持加氫站運營
對新區范圍內提供加氫服務的加氫站,承諾氫氣市場銷售價格不高于25元/kg的,按照2023年10元/kg、2024年8元/kg、2025年5元/kg的標準給予運營支持。每個加氫站年度支持金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四、加快產業示范推廣
(一)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
對新區內企業通過區內銷售企業購買氫燃料電池汽車新車(限氫能公交、中大型客車、市政車、物流車、特種車輛、重卡等)的,給予購車企業購車價格最高不超過30%的購車資金支持,每家企業年度支持金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期限3年。
對新區內企業通過貸款或融資租賃等方式采購并投入運營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對年化利率不超過6%的,按實際支付利息50%給予貼息支持。企業年貼息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且不超過企業實際發生利息,期限3年。
(二)支持氫燃料電池車輛運輸業務
支持新區內企業應用氫燃料電池車輛在新區范圍內從事運輸業務,對輕型車輛(總質量4.5噸以下,含網約車)、中重型車輛(總質量4.5噸及以上,含公交車、客車、貨車、商業通勤客車等)分別按照0.5萬元/萬公里、1.2萬元/萬公里的標準給予年度(連續12個月)運營支持,每家運營企業年度支持金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期限3年。
對符合密閉運輸等方面要求的氫燃料市政工程車、物流配送貨車、渣土車、特種車輛等開放道路通行權,經公安、城市管理部門備案后,允許在早晚高峰“7:00-9:00、18:00-20:00”以外的所有時段通行區域內所有道路,在冬秋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期間不受預警級別的行駛限制。
五、強化配套服務體系
(一)支持氫能產業載體保障
對落戶新區具有研發及生產廠房需求的氫能企業,入駐新區指定的空間載體,4000平方米以下的部分享受“三免兩減半”支持,即前三年免費使用、后兩年租金減半;自行租賃空間載體的,分別按50元/月(研發辦公)、30元/月(生產廠房)的標準給予企業資金支持,支持面積最高4000平方米(其中研發辦公人均不超過15平米),期限3年。如毛坯交付由企業自行裝修的,對裝修費用給予支持,標準最高不超過500元/平方米,每家企業裝修支持金額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對企業的辦公研發及生產廠房資金支持不超過企業實際支出。
(二)支持氫能產業人才引進
對于氫能領域高層次人才,攜團隊在新區創辦氫能科技型企業的,按實繳注冊資本的30%給予一次性啟動資金支持,支持金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對取得博士、碩士學位兩年內的高校畢業生,與落戶新區氫能企業簽訂三年期以上勞動合同的,自在新區連續繳納法律規定的各項社會保險的第7個月起,分別給予個人每月7500元、3000元的資金支持,期限12個月。
本政策自2023年2月21日起執行,有效期3年。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