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財政部發布《關于下達2025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第一批)的通知》指出,下達2025年第一批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超135億元。此次下達的資金具體用于2022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2022年度推廣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預撥、第三年度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獎勵資金撥付以及2025年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獎勵資金預撥等方面。其中,中央財政下達29.1億元,用于預撥2025年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獎勵資金。2024年,財政部等部門啟動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工作,2024年支持了67個試點縣。截至2024年底,試點縣共建成120千瓦以上充電樁超2700臺,累計充電約590萬度,對帶動縣域投資、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加快新技術迭代應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今年,三部門繼續支持75個縣開展試點工作,并創新模式,鼓勵多個縣聯合申報,鼓勵車網互動新技術應用,加快補齊農村地區公共充換電設施短板,進一步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
此外,中央財政下達23.4億元,用于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2021年,財政部等部門先后批復了京津冀、上海、廣東、鄭州、河北等五個城市群,示范期為4年。在示范政策推動下,我國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步伐持續加快,累計銷量達2.9萬輛,全面覆蓋城市公交、通勤客運、城市物流、渣土運輸、牽引接駁、市政環衛、出租/網約車等場景。
此次中央財政下達資金用于考核評價合格的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第三年度獎勵資金。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發揮財政資金引領帶動作用,助力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取得積極進展。
以下為原文
財政部關于下達2025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第一批)的通知
財建〔2025〕77號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根據《財政部關于修改<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建〔2023〕58號)以及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財建〔2015〕134號)、《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6〕958號)、《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8〕18號)、《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9〕138號)、《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20〕86號)、《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財建〔2020〕394號)、《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20〕593號)、《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21〕466號)、《關于開展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工作的通知》(財建〔2024〕57號)、《關于開展2025年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申報有關工作的通知》(財辦建〔2025〕3號)等文件規定,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和預撥資金測算意見、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牽頭城市所在省級財政部門提出的第三年度獎勵資金分配方案,以及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縣所在省級財政部門提出的獎勵資金申請,現下達你省(區、市)2025年度節能減排補助資金(詳見附件),用于2022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2022年度推廣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預撥、第三年度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獎勵資金撥付以及2025年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獎勵資金預撥。
上述資金收入列2025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1100250節能環保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收入”、支出列2025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211節能環保支出”,項目名稱為“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項目代碼為“10000015Z155110010003”。
節能減排補助資金列入轉移支付預算執行常態化監督范圍,各級財政部門要在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及時接收登錄預算指標,并保持“追蹤”標識不變,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轉移支付監控模塊,加強日常監管,提高轉移支付資金管理使用的規范性和有效性。有關省(區、市)要按照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有關要求及資金管理辦法等規定,及時撥付相關資金,并對照你省(區、市)績效目標,會同相關部門做好預算績效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附件:1.2025年度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第一批)匯總表2.2022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匯總表3.2022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預撥匯總表4.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第三年度獎勵資金匯總表5.2025年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縣預撥獎勵資金匯總表6.2025年度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績效目標表(新能源汽車)7.2025年度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績效目標表(燃料電池汽車)8.2025年度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績效目標表(縣域補短板試點)
財 政 部
2025年4月10日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