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全文發布,條例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七條規定:未經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城市公共交通企業不得終止運營服務;因破產、解散終止運營服務的,應當提前30日向城市人民政府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門報告,城市人民政府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采取指定臨時運營服務企業、調配運營車輛等措施,確保運營服務不中斷。
當下,城市公共交通市場已經發生了長期性的改變,公交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小汽車的低成本擁有和使用,共享電單車的普及化以及“網約”交通等個體化的出行方式,都稀釋了公交客流,擠壓了公交的生存空間。今年以來,多地出現公交停運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民出行,成為公眾關注熱點。
公交具有公益屬性,這就決定了城市公共交通企業不得擅自終止運營服務。一些地方存在因財政緊張不能給予公交公司更多補貼的現象,但也應采取措施確保基本的公交服務,而不能任由其一停了之。
公交不僅要活下去,還要有更精準的活法。多元化的出行方式,讓市民在傳統公交出行之外,也有諸多方案替代,這也倒逼公交公司必須探索轉型之路。
2023年10月,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5方面共15項政策舉措,此次《城市公共交通條例》第十五條又明確:城市公共交通企業在保障公眾基本出行的前提下,可以開展定制化出行服務業務。定制化出行服務業務可以實行市場調節價。這或許是各地公交因地制宜,追求更精準活法的出路。
此前,各地已經有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北京開通文旅公交專線,滿足游客需求;上海推出首個“AI定制需求響應式”公交平臺,“人等車”變為“車等人”;長三角開出百余條省際毗鄰公交;杭州在定制公交后,又推出首批8條大站快線,上班通勤耗時更短;一線城市紛紛嘗試讓公交車“大變小”;一些地方得益于“客貨郵”融合大網,借力城鄉客運班車送貨,解決了快遞進村“無車可坐”問題;一些地方推出“網約公交車”讓村民實實在在受益……
這是一個多元需求的時代,是一個跨界融合的時代,破解公交困局,政策層面的支持固然不可替代,但行業自身更要未雨綢繆,應時勢而變化而創新,積極轉型破局,反敗為勝。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