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駕車途經華巖隧道的市民發現,隧道內迎來了一位“新員工”——一臺智能巡檢機器人正沿著隧道壁上的軌道前后移動,通過自己的“眼睛”對隧道內的情況進行全方位實時巡查檢測。記者從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市政處了解到,這位“新員工”正是九龍坡區最新引進的重慶市首臺側壁軌道式結構監測機器人,能夠有效實現對隧道結構病害的智能、高精度監測評估。
華巖隧道位于成渝高速中梁山隧道與華福隧道之間,西起白彭路,穿中梁山、重慶西站編組站后,東接華福大道、金建路,全長7.1公里,是一條超長隧道。一直以來,隧道病害問題突出,養護成本及壓力不斷增加。今年8月,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啟動華巖隧道智慧化改造項目,巡檢機器人的投用避免了傳統人工巡檢漏檢率較高等問題,有效監測病害發展,保障隧道結構安全。
在華巖隧道智慧化改造項目監控室內,工作人員通過華巖隧道健康監測系統,在電腦后臺就能實時掌握隧道的結構監測、安全預警、車輛統計、事件分析、病害類型等安全狀況。
“我們在隧道內安裝了巡檢機器人,整體采用導軌運行,根據隧道的斷面結構情況將導軌架設在襯砌拱腰位置。運行時,巡檢機器人通過視覺感知系統對沿途隧道襯砌進行掃描成像,并利用搭載的深度學習檢測算法,實現對結構病害的智能、高精度識別。”據華巖隧道智慧化改造項目監測系統平臺技術負責人汪培風介紹,設備能夠滿足10米距離內裂縫檢測精度優于0.2毫米,檢測準確率高于80%。巡檢機器人檢測到的病害點位、圖像、數據等信息會同步到系統平臺的服務器,管理人員可根據這些實時記錄分析病害趨勢,及時對問題進行相應處置。
隧道巡檢機器人“上崗”后,可代替人工完成隧道高風險區域結構病害的日常巡檢,實現隧道結構病害的長期演化態勢監控和復雜時空環境下的全覆蓋監測,保障了現場作業人員安全。同時,巡檢機器人運行速度可達2至5千米/小時,有效提升了巡檢作業效率,提高了隧道監測的自動化與智能化水平,為隧道養護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華巖隧道是九龍坡區隧道智慧化改造項目的第一個試點,若效果良好,后續將對轄區范圍內其他的隧道和橋梁進行智慧化改造,推廣應用隧道巡檢機器人,持續提升隧道管理效率,為市民創造有序、安全、暢通的出行環境。”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市政處華巖隧道智慧化改造項目負責人程浩說。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