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豎向掘進作業完成后,微型盾構主機將外運并吊裝出井。
昨天(10日),隨著最后一道工序結束,北京地鐵17號線望京西站到勇士營站區間順利完成隧道結構施工。作為地鐵17號線北段的“最難施工段”,施工中創新采用了隧道泵房機械法施工,這也是國內首次在地鐵建設中應用微型“豎向盾構”。
“打開溢流閥,打開進漿閥,刀盤回退開始,澆筑開始!”晚上10點,在地鐵17號線望京西站至勇士營站區間隧道內,隨著北京建工土木公司隧道施工技術創新團隊指揮長馬云新一聲令下,混凝土泵車開始轟鳴,地鐵隧道廢水泵房機械法施工最重要的一環——封底澆筑開始了。
馬云新緊緊地盯著操作室屏幕上一組組閃爍的“壓力”“流量”“行程”等數據,看到各項參數顯示正常,他才擦了擦自己臉上的汗。
凌晨3點,最后一車混凝土澆筑完成,掘進機刀盤回退到指定位置。這一刻意味著,國內首例微型“豎向盾構”——機械法泵房掘進在北京地鐵成功應用。
“泵房在地鐵隧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馬云新打了個比方,地鐵隧道泵房就像是家庭居室的下水管道,主要用于收集地鐵運營中產生的廢水。近年來,隨著城市地鐵線網的拓展,地鐵隧道越建越深,傳統的泵房施工技術略顯不足。以望京西站至勇士營站區間來說,地層中富水、含砂,屬于復雜地層。“傳統施工方法需要先對地層進行長時間的冷凍加固止水才能開挖泵房。”他解釋,此次施工采用的新技術,可避免地層中的水土流失,既保障了安全,也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據了解,創新團隊歷時4年多開發的這項新技術,完全采用機械化作業,特制的大型設備直接深入地鐵隧道,在道床下方掘進出直徑3.1米、深度5.5米的泵房。
隧道結構完工后,望京西站至勇士營站區間建設也將進入新的階段。作為地鐵17號線北段(未來科學城北區-工人體育場)的“最難施工段”,這個長約4.5公里的盾構區間內,包含有下穿五環路、南水北調、地鐵13號線、京承高速等18個一級風險源。
北京地鐵17號線為貫穿東部中心城區的南北快線,線路全長約49.97公里,跨越昌平、朝陽、通州、東城四個區,設車站21座。地鐵17號線分南、北、中三段,南段已于2021年年底開通,北段正處于建設的最后沖刺階段。根據《2023年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計劃》,今年年底,地鐵17號線北段、16號線剩余段將具備初期運營條件。屆時,北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到837公里。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