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4號線舉行“新線開放日” 多線換乘效率高 “刷臉”進站通行快
地鐵14號線崗廈北樞紐站廳
深圳地鐵14號線10月28日開通初期運營。昨天,深圳地鐵舉行首場“新線開放日”活動,記者試乘新線列車,探營新站點,搶先體驗深圳首條“東部快線”的便捷出行。
在試乘首發站崗廈北樞紐的站廳層,記者看到,整個樞紐的科技感和視覺沖擊感十足,樞紐為地下兩層結構,內部采用中庭設計,可將陽光引入地鐵空間,寬敞明亮。而沿著地面一路向車站站臺走去,映入眼里的是整座樞紐的中心景觀“深圳之眼”。
“天眼中庭的設計引用費馬螺旋線雙向延伸,采用48×51.2米地下超大跨度組合結構,體現了深圳匯聚、包容、國際化的文化特征。”地鐵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崗廈北樞紐開通后可與2、10、11、14號線高效換乘,同時也具有集鐵路、地鐵、公交、出租等“多位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功能,將極大方便市民的出行。
據介紹,崗廈北樞紐為14號線的起始站點,線路可連接福田區、羅湖區、龍崗區、坪山區,共設18座車站,其中9座換乘站,線路長度50.34公里,全程旅行時間約55分鐘。開通后,可大大縮短龍崗、坪山居民往來市中心區、寶安機場的通行時間。
試乘中途停靠站點之一的四聯站是首次對外亮相。記者在這里看到,該站以白色、淺綠色為主基調,整體裝飾可給市民帶來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空間感覺,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涵。同時,車站周邊的生活配套設施也十分豐富,鄰近有不少住宅和商場,開通后可滿足更多市民的出行需求。
除主題車站之外,各大站點也同步上線了不少便民“黑科技”。其中,14號線將在開通后上線“刷臉”進站功能。記者親身體驗,乘客只需將實體票卡、乘車碼,在固定設備通過人臉識別或掌靜脈識別相互綁定,即可搭乘14號線時“刷臉”進站,從既有線出站時使用實體票卡或乘車碼出站,可進一步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據了解,該技術后續深圳地鐵全網將逐步推廣。
同時,首條“東部快線”之快,讓試乘記者也深有體會,坐上試乘列車,從崗廈北樞紐出發,一路30分鐘即到達本次試乘的終點龍崗中心區。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