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9月1日下午,同濟大學交通學院揭牌儀式在嘉定校區通達館前舉行。
交通強國,同濟何為?同濟大學融合原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新的交通學院。這是同濟優化大交通相關學科平臺資源、做大做強傳統優勢學科的又一改革探索。
黃衛院士、盧春房院士、何華武院士、田紅旗院士、梁文灝院士、翟婉明院士、杜彥良院士、鄭健龍院士、王復明院士、朱合華院士,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委、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戴東昌,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志清,國鐵集團原總工程師、同濟大學高鐵及站城融合研究院院長鄭健,中國中車集團總經理馬云雙,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上海市交通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于福林,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顧紅亮,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西紹波,上海市嘉定區副區長季倩倩,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鄭廣宏,首都機場集團副總經理宋鹍,重慶交通大學原校長唐伯明,空軍工程大學教授、空軍少將蔡良才,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副理事長關積珍,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馬林,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董事長、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曉春,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丁叁叁,校領導吳廣明、童小華、石振明、劉潤等,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代表,校友代表,校職能部門、交通學院等學院負責人等出席。
于福林、顧紅亮、方守恩、鄭慶華、同濟交通學院黨委書記馬萬經、交通學院院長凌建明、磁浮中心主任陳小鴻、原軌交院與磁浮中心黨委書記儲志剛共同為新成立的交通學院揭牌。
翁孟勇在致辭中表示,同濟大學交通學科始終與國家交通發展同頻共振,培養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為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面對交通強國戰略要求,同濟大學審時度勢,謀劃交通學科新百年新發展。相信新的交通學院依托同濟強大的學科資源人才優勢,一定會不負期望,再譜新篇,為交通強國建設、更好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方守恩在致辭中表示,成立新的交通學院,旨在發展“大交通”學科體系,培養具有戰略思維的交通領軍人才,打造交通創新高地,提升學科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這是學校在優化學科布局、提升整體創新能力方面邁出的又一步伐。期待學院打造未來交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進一步加強在交通基礎設施、智能交通、車輛載運、高速磁浮、低空經濟等領域的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為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鄭健在致辭中表示,作為同濟大學鐵路學科的一名校友,自己見證了母校在鐵路、公路及民航綜合交通領域所取得的卓著成就。新的交通學院成立,是同濟大學大交通學科融合發展的里程碑。相信交通學院必將在大交通領域再創輝煌,開拓并引領更多新質研究方向,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貢獻更多的同濟智慧。
同濟大學交通學科發展戰略咨詢會隨后舉行,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童小華主持。交通學院院長凌建明作了題為《百十芳華 賡續新章》的交通學科發展報告,回溯了交通學科110年來的發展歷程和歷史積淀,提出了未來推進一流學科建設的發展規劃目標和思路舉措。
與會領導、院士專家學者圍繞同濟交通學科創新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大家表示,同濟交通學科要繼續鞏固和發揚原有特色和優勢,緊密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和重大工程建設,聚焦重點,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推動學科數智化轉型,實現融合發展的疊加效應,更好服務交通強國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引領學科和行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鄭慶華感謝各位領導、院士專家為同濟交通學科發展把脈問診,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建議。他表示,當前,交通正朝著智能化、綠色化、一體化等方向發展,努力為人們提供更便捷、安全、舒適的出行體驗。希望同濟交通學科緊密圍繞國家所需,守正創新,加強系統協同交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基礎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結合,為我國交通事業發展持續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今年,同濟大學交通學科迎來創立110周年,學科現涵蓋道路、鐵路、航空、磁浮等多種交通方式,已建成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先進載運工具運用、復雜交通系統、交通系統全時主動安全、交通系統全息感知與智能應用五大優勢學科方向。為中國交通領域和各行各業輸送了5萬多名優秀畢業生,涌現出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治國英才、學術大師、行業領袖。先后承擔了一系列國家重大專項、重大工程科技攻關項目,取得了一批原創性成果,為中國交通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同濟方案、貢獻了同濟力量。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