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大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已于6月30日15:00通車試運營。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戰略性通道,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1公里,是國高網G2518(深圳至廣西岑溪)跨珠江口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中具有重要地位。
項目于2015年取得工可批復,2017年取得初步設計批復并開工建設,2024年6月通過交工驗收。
自此,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變身“超級動脈”,中山至深圳的車程從2小時縮短至半小時內,未來廣州南沙至中山僅需15分鐘,珠海和江門至深圳從2小時以上縮短至1小時內,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交通格局和想象空間徹底打開,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超8000萬人口,將攜手進入“1小時生活圈”。
深中通道是貫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構建大灣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核心交通樞紐工程,項目是環珠江口“黃金內灣”“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的關鍵一“橫”,是大灣區內“深莞惠”與“珠中江”兩大功能團的直連通道。
深中通道歷經7年前期研究、7年艱辛建設,萬余名建設者筑就了全長24公里、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海上長龍、黃金通道,創造了10項“世界之最”,也形成了15項世界首創的核心材料、關鍵技術和大國重器,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建設貢獻了中國方案。
其中深中大橋采用了1666米超大跨徑橋梁,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通航凈高76.5米,是世界最高通航凈空海中大橋;其沉管隧道也創造了世界最長雙向八車道海底隧道(6845米)的記錄。
珠江口主要跨江跨海通道示意圖
目前,深圳至珠海(中山)無直達鐵路通道,需經廣深港高鐵繞行至廣州南再轉廣珠城際鐵路,深圳至中山、珠海全程約需1.5小時和2小時。
在建項目方面,深圳至江門鐵路先行工程珠江口隧道已于2020年7月、全線于2022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計劃2027年底全線建成通車。項目規劃建設有至廣珠城際鐵路中山站的聯絡線,建成后,深圳至中山將只需半小時,至珠海也將縮短至1小時以內。
而在深圳至珠海鐵路通道規劃方面,伶仃洋公鐵通道(深珠通道)已納入粵港澳大灣區遠期建設規劃。未來,隨著深珠城際鐵路的規劃建設,深圳至珠海也將縮短至半小時以內。
伶仃洋通道作為國家公路網規劃深南高速跨珠江口段,粵港澳大灣區相關互聯互通規劃與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深珠城際)的公鐵復合通道,連接深圳前海、珠海金鼎,溝通珠江口東西兩岸,是粵港澳大灣區深港、珠澳兩極快速直連通道。
根據今年5月廣東省有關部門的最新回復,伶仃洋通道(深珠通道)是廣東規劃建設的珠江口跨江通道之一,規劃為公鐵復合通道。其中——
公路通道已納入國家公路網規劃、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0-2035年);鐵路通道深珠城際鐵路已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相關互聯互通規劃,高速鐵路功能正在積極爭取納入中長期規劃修編。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規劃示意圖
相關部門已牽頭組織開展伶仃洋通道(深珠通道)工程方案研究。《伶仃洋通道工程方案研究報告》已于2023年6月通過專家評審會評審。
接下來,廣東將積極爭取國家層面對伶仃洋通道(深珠通道)規劃建設的支持,爭取將該項目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線位規劃、鐵路中長期規劃(修編)、國家“十五五”規劃等國家相關規劃,盡快啟動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和相關重要專題論證工作,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
根據規劃,深珠高速鐵路自深圳西麗站引出,城際鐵路自深惠城際前保站引出,在人工島與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合建形成復合通道,經淇澳島下穿橫門西水道,分別接入珠海鶴洲站和珠海北站。
跨江段推薦采用規模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4線鐵路,公路設計速度為100km/h,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設計時速分別為350公里、200公里;建設形式采用“西橋東隧”的橋隧方案。
《方案研究報告》推薦方案投資估算總金額為948.2億元,其中建安費為728.3億元。
珠海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2021-2035)示意圖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