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說,增程式和混動兩個模式可能同為最好的答案。但以長遠的角度來看,隨著技術發展以及政策風向的變化,增程式和混動也注定只是過渡性的產品,而未來,必然是屬于氫能的。
伴隨電動汽車銷量連創新高和民族新能源品牌崛起,人們對氫能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時候,大家普遍認為純電、混動、增程式將瓜分燃油車讓出的市場,至于氫能則希望不大了。
其實,這個觀點未必全面,特別是只關注了乘用車,忽視了商用車;只關注了交通領域,忽視了工業領域。因為消費者肯定會去關注轎車、SUV嘛,誰沒事會整個重卡玩呢?實際上,商用車的數量雖然不多,碳減排壓力卻不小,氫燃料電池技術不可替代。
為什么呢?
因為這些能源里面,只有氫補能速度非??焖伲覜]有續航焦慮,最關鍵的是,氫幾乎是可以無限再生的終極能源。
地球上的水占地球71%,全球海洋總面積約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表總面積的71%。而水可通過電解成氫,成為一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氫燃燒性能強,點火速度快,因為與空氣混合可燃范圍廣,他的熱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學燃料、生物燃料中最高的,能夠快速的讓車輛進入高效率做工的狀態。
目前最新的技術,氫燃料電池最高熱效率可達到66%實現量產,雖然比不上電池的85%銷量,但是卻遠超燃油車的40%熱效率。而且還沒有電池的續航焦慮和補能低效率的問題。
然而我們國家主要制氫還是依賴于煤原料,這種叫做灰氫的制作方式雖然成本低,但是產生的碳排放巨大。每制一噸氫就相當于排放15-20噸的二氧化碳,非常不利于環保。
當然制氫的方式可不止這一種,比如藍氫和綠氫,其中綠氫就是最為終極的能源所在。只可惜日本從70年代就開始研究氫能源,一堆繞不開的專利讓制氫也不容易,所以目前制氫費用高昂,便宜的卻又達不到理想碳排放,這項技術的攻破是需要時間的。
不過真沒希望嗎?那也不是。
22年6月份,各地都發布支持氫作為能源的政策,其中共有27條涉氫政策發布,5地出臺氫能產業規劃,分別為:上海市、河北唐山市、山西呂梁市、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及甘肅酒泉市。
其中,在各地的長期規劃發展指導文件中均特別指出:到2025年,要建設各類加氫站、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建成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發平臺、以及增加氫能源的產業鏈接。
比如:《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中指出:到2025年,建設各類加氫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建成3-5家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發平臺。
政策的側傾,必然會加快氫能的發展,所以我才看好氫能成為未來。13年,一臺特斯拉進入中國開啟電動車時代,一直到22年中國比亞迪站在全國第一的位置只用了9年時間。
也許在政策加速,氫能成為動力來源的年代,還用不了9年的時間。
上海國際客車展獲悉,印度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注冊了2100輛電動巴士,與當年前五個月的1571輛相比增長了33%。這一增長勢頭,尤其是在6月份尤為強勁。 據政府公開數據,五家制造商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PMI Electro Mobility在半年排名中領先,交付了542輛電動巴士,市場份額為25.8%。其業績主要得益于春季月份的表現,僅4月和5月就貢獻了超過60%的總交付量。緊隨其后的是Switch Mobility,交付了503輛電動巴士(占24.0%),第一季度的表現穩定,在4月份短暫暫停后,6月份出現了強勁反彈。 Olectra Greentech以366輛(17.4%)的銷量位列第三,整個學期保持穩定的交付速度。JBM Auto在六月強勢回歸,注冊了111輛,占其本季度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共售出298輛,市場份額為14.2%。 曾經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塔塔汽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登記了132輛(占6.3%),相比其在2024年的領導地位(當時登記了超過1400輛電動巴士),這一數字顯得較為平淡。 在新興制造商中,Pinnacle Mobility Solutions 憑借 126 輛的銷量獲得了關注,這些銷量幾乎全部是在六月份取得的。盡管在第二季度沒有出現,但 Aeroeagle Automobiles 在 2025 年初的幾個月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