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正式開通,成為廣佛兩地科技、產業、資本、人才等要素高效流動對接的重要通道和溝通紐帶。
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的誕生有哪些創新建設管理模式?又起到了什么示范性作用?TOD地塊出讓情況如何?5月10日,順德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揭秘”。
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戴嘉信 攝
突破常規路徑,從項目啟動到獲批復用時僅半年
回到2015年,廣佛兩市市長聯席會議首次提出啟動廣佛兩市軌道交通銜接規劃研究工作,通過深化軌道交通對接,力求共建共享,將廣佛同城向更深層次推進。值此東風,廣佛提出將7號線西延至順德的訴求。
據了解,由于建設涉及廣佛兩市規劃,采取常規路徑推進,首先需要進行規劃調整,等待數年方可實施。為了抓住機遇、加快項目進程,7號線西延順德段項目以“調整工程建設方案”為突破,對原七號線建設方案進行調整,從項目啟動到獲國家發改委批復用時僅半年,為國內同類跨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開辟一條新路徑。
更難的“破壁”來了。兩市合作,如何打破跨區域合作的行政壁壘?讓工作更加暢順也是一門深深的學問。廣佛兩地協商后,確定了“投資屬地化、建設屬地化、產權屬地化、統一設計、統一報批、統一驗收、建管一體、機電一體、運營一體”的基本原則,從機制上打破壁壘,從而提高效率。
由于跨市域合作的重大交通基礎項目以往都是以純代建模式,從而導致屬地建設方沒有一個較好地參與學習平臺,如何快速地培養自己的建設隊伍?
順德再次想出辦法。廣州地鐵集團與順德軌道公司按出資比例成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廣東順廣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雙方派駐人員集中辦公,成立后項目建設過程一切決策由順廣公司完成,形成了扁平、高效的決策效機制。通過本次合作實踐,順德軌道公司借此機會培養了一支本土的地鐵建設專業隊伍,隊伍在此過程中積累了先進的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管理經驗,為佛山軌道交通事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踐行“軌道+物業”,已出讓10余宗TOD綜合開發土地
跨市域的軌道交通不僅有效縮短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融合,還能增強城市群在國內外經濟領域的凝聚力、競爭力和影響力。
7號線西延順德段沿線正形成以“軌道+物業”為示范的TOD綜合開發模式。在項目啟動階段,順德同步開展TOD綜合開發工作,基于軌道、始于物業、重在開發,充分借鑒香港、深圳、杭州等城市軌道綜合開發的成功經驗,以軌道站點TOD站城一體綜合開發為契機實現土地的集約、精明發展,帶動城市產業升值轉型。通過實施TOD綜合開發,最大限度挖掘軌道站場周邊土地的價值潛力。
自7號線西延順德段動工建設以來,已有多塊TOD地塊在出讓過程中得到市場的青睞。據統計,截至目前順德共完成廣州7號線西延順德段沿線站場TOD綜合開發項目地塊出讓10余宗,地價溢出效益明顯。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