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廣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在總部31樓報告廳舉行首批AI員工上崗履職發布會。會上,廣州公交集團自研的首批10名生產級AI員工喜獲工號,被賦予與人類員工平行的組織身份,正式上崗履職。這是全國范圍內首次將“硅基員工”批量納入企業正式員工體系,標志著AI從概念設想正式走向實際生產環境,從技術工具向“協作伙伴”的范式跨越。
首批上崗的AI員工具有人類完成任務的思維、邏輯、知識以及強大的場景任務執行力,覆蓋黨務管理、合同審查、文旅客服、物業招租、安全管理、代碼開發、汽車維修、公交廣告、收文提煉、經濟運行分析等領域。
例如,“如影法務”員工是合同審查助手。“智物”是物業招租助手,通過創建物業招租數學模型,快速幫助管理人員判斷物業經營模式,自動生成招租方案和招租公告等信息,科學高效制定招租策略。“創碼小思”是智能開發助手,專注于將業務需求快速落地的AI編程智能體,通過與大模型和技術中臺API深度結合,實現從需求輸入、代碼生成到發布上線的全流程自動化,降低開發工程師與非技術人員開發門檻。
據悉,這些AI同事也有“KPI”。廣州公交集團智慧科創部將成為AI員工的管理部門,會同人力資源部共同做好工號檔案、績效考核、版本迭代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廣交數科公司作為AI員工核心技術中樞和“生產工廠”,負責將集團孵化成熟的企業生產級智能體中臺解決方案、通用價值型AI員工、工具套件等相關技術成果對外輸出。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