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排原理:純電動公交車通過電力驅動電機,完全摒棄了燃油發動機的燃燒過程,從根本上消除了運行階段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有害氣體的排放。
案例:2016年,北京公交集團按照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項目管理辦法,開發“北京液化天然氣(LNG)公共交通項目”,3155輛LNG公交車替換傳統柴油車,經審定核證減排量達12.5萬噸,并在碳交易市場成功賣出。
減排原理:在公交樞紐、停車場屋頂建設光伏電站,制造綠色電能,同時積極接入綠電網推進綠電消納工作,從充電源頭上實現真正的綠色低碳。
案例:北京公交集團在市內197座充電站、1300余個充電樁全部實現了綠色電力接入,2024年,北京公交集團綠電消納達到3.68億度,約等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噸,同時積極參與北京市碳交易,累計賣出碳配額8.6萬噸,獲得914萬元的直接經濟收益。
減排原理:通過大數據技術開發設計需求響應式公交運營模式,優化線路走向、班次,減少車輛空駛和無效里程,降低車輛能耗。
案例:東南大學開發了預約響應式公交調度服務算法,并在湖州市石淙鎮公交線路中進行應用,結果顯示鎮村預約響應智能公交有效縮短了行車距離和乘客出行時間,降低了公交企業運營的能耗成本,實現了節能減排。
2.綠色金融支持:以碳資產作為質押,獲取低息綠色貸款。例如2024年興業銀行西安分行成功為陜西省內一家公共交通運營公司發放了省內首筆城市公交“凈零排放”運營貸款2000萬元。
3.政府補貼與獎勵:部分省市對公交碳減排項目提供額外資金支持,如北京市、上海市、四川省、廣東省均出臺了采購新能源公交車輛或更換動力電池的相關補貼標準。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